這就是孟子

ebook

By 秦榆

cover image of 這就是孟子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善養吾浩然之氣......

其為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語譯】

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它,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

【原文釋評】

孟子的這句話可以作為領導者畢生追求的人生格言。白居易有詩曰:「堯舜揖讓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領導者的修養有四個層次,體會天地長久不衰的廣大德性,效法天地自強不息的健行精神,修養天地清剛浩大的正氣,這是第一個修養層次。以天地為法式才顯得博大、高明,這是第二個修養層次。不注重我字,不注意私字,這是第三個修養層次。平常人的修養尚可從近處、小處著手,領導者的修養要從遠處、大處著手,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才能盡性立命,頂天立地,這是第四個修養層次。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能體會天地之道而存養天地之氣,也就是孟子所說的至大至剛,能充滿天地的浩然正氣。正氣在得志時能經天緯地,正氣在貧窮時能恪守道義。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在生死關頭,當道存在我就存在,當道消失我就死亡。眼前見到的只是道,不考慮我的生死。為道而死,也就是通常說的氣節或節操,也就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節操。正氣不能培養,邪氣必然產生。「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節操不確立,人格便喪失。這樣不是家中的忤逆之子,就是社會的害群之馬;不是社會的奸人,就是人類的蟊賊。

【經典案例】

西漢將軍霍去病,以「匈奴未死,何以為家」的精神,戎馬一生,戰績赫赫,戰死他鄉,終年僅二十四歲。東漢班超,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勇氣概,沉重打擊匈奴的勢力,恢復西域和內地的密切聯繫。宋代辛棄疾,以「男兒到死心似鐵」的不屈意志,在妥協、投降派的阻撓、打擊下,為了收復被侵佔的失地奔走、奮戰一生。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緊要關頭,丞相文天祥領兵抗敵,不幸於潮陽戰敗被俘,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拘禁。在大都,他被囚禁了三年,住的是低窄陰暗的土室,受盡磨難,但是他忍受敵人的一切威逼利誘,在獄中寫成《正氣歌》,表現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最後慨然就義。他那千古流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至今為人們所吟誦。

明代海瑞,看到嘉靖皇帝殘暴昏庸,人民苦難沉重,毅然為自己置備棺木,訣別妻兒親友,上書直斥嘉靖皇帝。戚繼光,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坦蕩胸懷和非凡抱負,率軍痛剿東南沿海的倭寇,保衛邊疆國防。清代老將關天培,在鴉片戰爭英軍進攻虎門的戰鬥開始時,將幾件舊衣服和幾顆脫落的牙齒裝入木匣寄回家,以示死戰之決心,戰場上親自上陣殺敵,壯烈犧牲。鄧世昌,中日甲午海戰中,指揮受傷的「致遠艦」開足馬力,向日軍「吉野」艦撞去,與之同歸於盡。著名人物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拒絕出走,甘為變法流血犧牲,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正氣之歌喚醒後來者的覺醒。「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浩然正氣包括壯氣、豪氣、逸氣、清氣。

臨淵不懼,臨危不驚;寧死不屈,寧折不彎;寧拋頭顱、灑熱血,不失節操;國難當頭能憤然而起,危急時刻敢捨身成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是壯氣。

臨風把酒,橫槊賦詩;壯心不已,志在千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孟子有云:「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此是豪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刻,也能沐江山之風月,駕凌波之扁舟,舉杯邀月,遊目騁懷;不求與日月相始終,只見今世之樂趣無窮。此是逸氣。

與自然天地相應合,春蟲秋蟬,聲聲入耳,夏雨冬雪,皆可濯心扉,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見花放水流,能知其樂趣,聽禽鳴天籟,可悟其天真。此是清氣。

這壯氣、豪氣、逸氣、清氣,合在一起,便是君子所有的正氣,也是具有不竭生命力的浩然正氣。

領導者以正氣來工作便能自忠,以正氣來做事便能自敬,以正氣來理財便能自廉,以正氣來交友便能自誠,以正氣來養心便能自謹。

本書特色

仁政思想——歷代王朝奉為唯一準則的領導藝術!

孟子的治國之道當中,豐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對當今的企業管理思想是一個極大的啟示。

孟子與孔子並稱中華「雙聖」,不管在做人還是在治國之道上,都極力推行「仁政」。他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

他只有一個單純的想法——不許,人間,見不平!

孟子嚴厲批判戰國中期的社會不公平,他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探討他們所具有的普遍人性。這種探討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象徵人類認識的深化,對於現代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精闢語譯、原文釋評、經典案例,輕鬆讀懂《孟子》!

人才是公司的核心,把人才用在可以發揮特長的地方,就是對人才最好的發掘和激勵。本書以精闢語譯加上原文釋評

這就是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