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ebook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

By 臨界冰

cover image of 共情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庭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在最重要的升學階段,青少年厭學? ◎小小年紀就說謊,是不是變壞的開始? ◎總是拖延、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在校園被孤立,卻不願意說出口? 「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作為父母,沒有一個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好的,但是父母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自身的侷限性,當他們完全用自己的意願去操控孩子的人生時,這樣的愛,還是真正的愛嗎? 當孩子產生的負性情緒無處表達,這些積攢的情緒會發洩到自己身上,產生內隱行為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真的成為永遠長不大,永遠依附在父母身邊的「巨嬰」。   如果孩子沒有從失敗中崛起的經歷,永遠都會是一個自卑者,無法長大,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亦無法成就自己的人生。 ►時時刻刻擺正自己的位置,分清人際界限,這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態度。 「從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孩子變得如此冷漠?」   相信每個父母都很難接受,幼年時期那個對父母無比依戀的孩子,一下子變得跟父母形同陌路。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出現如此改變? ∙過度被愛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   愛本是流動的能量,有付出亦有接納,如果只是單向的流動,沒有任何的回饋,愛就會淤積,而接受的一方也會變得麻木,感受不到愛。 ∙強迫式親子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   被強迫的痛苦體驗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傷害,他們感覺父母和老師把自己當成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這種感受使他們變得冷漠、自私、無法擁有愛的能力。 ∙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   有些父母平時工作繁忙,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少之又少,若孩子從父母那裡感知不到真正的父愛和母愛,便無法建立真正的感情支持系統。 ►在孩子成長的最初階段,父母應該注重的是情感教育,學校才是重視能力教育。 ◎本書特色:透過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不同行為表現背後的深層原因。透過良性的親子互動,實現父母和孩子心靈的共同成長。 ──願每一份童年都不會經歷灰暗的傷痛,也願每一雙清澈的眼睛不會倒映出恐懼與難過。

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