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傳播政策

ebook 從傳統媒介到網路

By 徐培喜

cover image of 全球傳播政策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國際資訊新秩序|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全球網路安全辯論  一、國際資訊新秩序(1976—1984年)  國際資訊新秩序(The New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Order)有兩個主要背景。一是美蘇冷戰,重要標誌是1946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將蘇聯定義為敵對國家。二是亞非拉風起雲湧的反帝反殖運動,僅1960年代就有將近50個國家獲得獨立。在這兩個主要背景下,新獨立的國家發起不結盟運動,希望突破美蘇主導的兩極世界......  二、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2003—2005年)  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The World Summit on Information Society)分兩期召開。高峰會總體上圍繞著該建設怎樣的資訊社會展開,但是最重要的議題是網際網路治理。  2005年,第二期高峰會在突尼斯召開。中國提倡政府主導的網際網路治理模式;美國提倡市場主導的網際網路治理模式;歐盟提倡公私合作模式,主張由市場負責網路核心資源的管理,由政府制定網際網路治理的根本原則。但是,歐洲學者認為,中國與美國可能在突尼斯高峰會之前已經私下交易。網際網路治理方面的爭議演化為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衝突......    三、全球網路安全辯論(2013年開始)  全球網路安全大辯論從2013年初期中美雙邊對峙開始,恰逢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任成功(2013年1月21日)。在此後的3個月中,中美網路安全爭議按照美國設定的軌道進行,這構成了全球網路安全大辯論的第一階段。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13年6月5日,史諾登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稜鏡」監控項目(PRISM),掀開了美國大規模監控全球通訊的冰山一角......  ▪本書特色  國際資訊新秩序、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以及全球網路安全辯論從1970年代一直持續到今天,都試圖解決諸如全球資訊流通的不平衡這些結構問題造成的後果。這三段歷史恰好位於地緣政治、產業、學術以及技術的交叉點,完整、清晰而又集中地折射出來傳統媒介與網路全球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及該領域弱肉強食之本質特徵。

全球傳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