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1850)

ebook 蒐藏與征服,英法殖民競賽下的印度與埃及

By 瑪雅‧加薩諾夫

cover image of 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1850)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野心勃勃,全球化的開路先鋒

他們不凡的故事,也是帝國的祕密歷史

瑪雅‧加薩諾夫「帝國移民三部曲」榮獲:

◎坎迪爾歷史獎(非虛構獎金最高)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非小說類獎項

◎喬治華盛頓好書獎

◎達夫‧庫珀獎(四大歷史獎)

◎紐時書評最受注目好書

◎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從孤島變身日不落國

1750年的英國是座帝國汪洋中的孤島,僅有北美等少數殖民地,人口也是宿敵法國的一半。可是,不到一百年,世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成為維多利亞女王的臣民,英國更囊括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影響力無遠弗屆。拿破崙戰爭後,英國更取得法國的海外據點。但是,這段通往日不落帝國的道路上,真的如後世所想那般順利嗎?

征服與收藏攜手並行的時代

英國與法國,曾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帝國,在1750至1850的百年裡,有過無數次競爭,既有兵戎相向,也有文化競爭,尤其是文物收藏,往往伴隨著征服而來。蒐集寶物往往能反映國家實力與企圖,偶爾也會被統治者用來掩飾失敗。比如拿破崙遠征埃及失敗後,曾以大量從埃及帶回的文物,轉移了法國人民的注意力。

在這段文物蒐集的歷史背後有一群收藏家,他們常常是社會中的邊緣人,到東方尋求機會,以收藏寶物來改造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形象。他們個人的收藏行為,與歐洲人的東方熱緊密結合,據說18世紀每二十個歐洲人就有一人擁有來自印度的收藏品。而19世紀初,更引發一陣「埃及熱潮」,歐洲人爭相購買門票觀看埃及文物展,即使習慣希臘羅馬的他們對於埃及文物的美感抱有疑慮。

透過文物收藏的歷史,我們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帝國歷史。1790年英國攻陷了南印度的邁索爾王國首都,當時有無數珍寶文物流入英軍手中,這次的征服改變了大英帝國的本質與方向,從此轉型為征服型帝國,而這些被掠奪的文物就是當時的見證者。

收藏出一個帝國

本書以帝國收藏家與藏品的視角,描繪百年間英國如何經營東方、遭遇困難以及與法國的爭奪主導權。最初英國就如同那些去東方尋找機會的邊緣收藏家,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地位,安居於大西洋沿岸。但透過收藏,英國也塑造出帝國的使命感,漸漸形成一個後世所熟悉的征服型大帝國。而且這正是與法國對抗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並在此過程中將印度與埃及的領土收入東方帝國之中。

「帝國移民三部曲」中的收藏家

除了本書之外,作者瑪雅‧加薩諾夫還有另外兩本著作《黎明的守望人》、《新世界的流亡者》,分別透過船員兼知名小說家康拉德、美國獨立中的效忠派與本書的帝國收藏家,勾勒出這群在18-20世紀的殖民帝國中移動的人物形貌,以及全球化漸漸形成的過程。三本組成「帝國移民三部曲」,是一部關於第二波殖民帝國的故事,也是一部透過人群移動使現代全球化漸漸成形的過程。

◎國際好評

現在要追憶世界霸主大英帝國的歷史,似乎僅能從博物館的收藏品了。作者以收藏作為探究概念,再次檢視帝國主義輝煌歷史下的困境,並將大英帝國放入多方競逐的脈絡,來看在大英帝國收藏下的殖民地歷史。

──莊德仁;╱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意氣風發,充滿活力。......加薩諾夫希望我們重新思考帝國的經驗。

——《紐約時報》

一部歷史傑作,精彩的原創與罕見的素材融合成頗具說服力的新敘事。大英的帝國再也不是往日我們熟悉的模樣。

——《衛報》(倫敦)

沒有專注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帝國建造者。......加薩諾夫聚焦在野心勃勃、精力充沛、離經叛道的幾個人身上,他們利用東方,作為重新自我塑造的手段。......一個不為人知的迷人故事。

——《波士頓環球報》"

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