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人生

ebook 在跨文化的交界,窺看世界的精采

By 長井鞠子

cover image of 口譯人生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商業周刊1479期書摘推薦

「準備與努力,不會背叛你。」

在日本同步口譯界活躍近半世紀的長井鞠子,為自己的口譯人生,下了這樣的註腳。

長井鞠子(Mariko NAGAI)是日本口譯界(英日文互譯)的第一把交椅,前日本首相竹下登、中曾根康弘、小泉純一郎、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都指名她擔任隨行口譯。她曾在日本重要的外交談判與國際會議中,見證歷史的一刻。

此外,長井也曾擔任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十四世、知名學者麥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大提琴家馬友友、足球名人貝克漢(David Beckham)等人的同步口譯,深獲國際重要人士的信賴。

「身為口譯者,如果和講者有共鳴,就能譯得好。」

長井認為,同步口譯者想在講者與聽者之間順利溝通,必須經過傳達的五個步驟,包括傾聽、理解、分析、轉換(翻譯或換句話說)與譯出(發言)。口譯員的工作,就是站在使用不同語言的人之間,幫助他們的對話、溝通得以成立。

長井在同步口譯界活躍近半世紀的祕密,在於徹底的準備與努力!

即使已在口譯界近50年,每一場口譯依然做好充分的準備。像是在前一天讀過會議資料之後,親手整理一份手寫的英日雙語單字筆記,不僅寫著會議中會用到的專有名詞,也將艱澀術語轉換為同義的淺顯用語,並且這份筆記帶進會場的口譯廂裡。此外,長井每月一天排開工作,特地從東京前往京都,參加和歌(日本的古詩)研究會,藉此增加口譯時可替換的同義詞彙。這些準備和努力,都是為了在不損原意之下「換句話說」,讓聽者能夠充分理解講者的談話內容。

事實上,同步口譯並非只是單純地轉換兩種語言,也不是居於聽者與講者間傳話。精通雙語只是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必須連同講者的情感與心意一併傳達給聽者。

像是長井擔任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災區重建會議的同步口譯時,福島縣浪江町長提到當地居民因為核災而被迫遠離故鄉生活,想要及早回到故鄉生活。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故鄉」二字,長井並沒有用「Home Town」,而是以「beautiful town Namie (浪江)as our home」取代,讓來自海外的聽者能夠深切了解居民想回家的心聲。

由此可見,一位優秀的同步口譯者不僅必須代替講者「發言」,還要將心意「傳達」給聽者,才能真正達到「溝通」的目的。熟悉雙語只是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傾聽講者說話,將心比心理解並且分析講者的發言內容之後,慎選一字一句,挑出最適當的譯文,然後說出來。

在口譯現場,兩種語言往往只有幾秒鐘的時差,經常都存在著正確與易懂、方法與目的、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的兩難。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往往考驗口譯者的專業知識、口譯技巧與臨場反應。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學外文的理論書或工具書,而是一本同步口譯者累積近半世紀的溝通術。藉由本書,我們將能學到藉由清楚的邏輯與結構,透過淺顯的詞彙和傳達的熱忱,將講者很想告訴別人的事情告訴聽者,達到超越語言的溝通。"

口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