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祕密花園

ebook 啟發美國著名詩人艾蜜莉.狄金生的植物與場域,梳理其寄花於詩的生命隱喻

By 瑪塔.麥可道威

cover image of 詩人的祕密花園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30歲之後,選擇隱居的艾蜜莉.狄金生,「植物」成為她此生最大寄託,

無論是在詩文或信件,都可以發現或花或草的陳述隱喻。

這次,讓我們以園藝家的視角,走進詩人的花園一探究竟,

在大自然中找到詩意,重新認識這位耳熟能詳的偉大詩人。

  第一本實際走訪詩人故居、擔任駐館園丁,歷時一年調查整理出詩句、信件和收藏標本中,曾經出現的所有植物,供讀者再現一座與艾蜜莉.狄金生一樣的花園。

  2019年美國園藝寫作獎得主,以充滿文學性的筆觸,擷取狄金生的詩作、信件、相關植物插畫、當代與歷史照片等,將植物與詩人的一生相互交織串連,提供嶄新的閱讀體驗。

  「她將筆尖浸入黑色的墨水池內,寫下文字;

  一個『玫瑰』的字彙遂轉變成一種結構:部分來自記憶,部分來自想像。

  她再將字彙順著節奏與押韻嵌入一首詩中,使之宛如一朵玫瑰的花瓣,

  雖然每一片花瓣都有所不同,但卻能共同創造出節律與對稱之美。」

  閱讀艾蜜莉.狄金生的詩,可以發現她是一位敏銳的自然觀察者,但鮮少人知道她其實也是一位熱切的園藝家:她會送鮮花給朋友、在信件中附上壓花,並曾在安默斯特書院(Amherst Academy)和聖枷山學院(Mount Holyoke)研習植物學。此外,她在狄金生家族的家宅內,擁有一間小玻璃溫室和一座花園。從以上跡象都可以顯示:「植物」在她生命和創作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

  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於艾蜜莉.狄金生身為園藝家的生活,以一年四季更迭的比擬,介紹了詩人的花園在一年之中有哪些轉變,以此隱喻詩人一生。第二部分則以遊客的角度,介紹艾蜜莉.狄金生故居及其花園景致。

  她把筆尖浸入黑色的墨水池裡,寫下文字。一個字彙(例如:「玫瑰」這種花名)遂轉變成一種結構:部分來自記憶,部分來自想像。將字彙順著節奏與押韻嵌入一首詩中,使之宛如一朵玫瑰的花瓣,雖然每一瓣都有所不同,但能共同創造出節律與對稱之美。

   春

  「我從樹林裡摘起一朵花──

  拿著玻璃的怪獸

  在傾刻間數算雄蕊──

  把她分進『綱』裡!」

  狄金生的植物標本冊共有66頁,裡面蒐集了約400種植物。封面是綠色織布,上面有花朵圖樣的壓紋,並用皮線捆起來。她的植物標本通常都帶有莖和葉,並會用紙張或大本書籍的書頁把蒐集來的植物壓平、壓乾。

  「植物學研究似乎特別適合女性;此學問的研究對象美麗又精緻;探討此學科使人前往開闊的空間活動,對健康與精神皆有助益。」在狄金生的年代,社會普遍認為分析植物是適合女性的文雅工作;或許是這個原因巧合,讓狄金生有興趣於植物學和園藝,但無論如何,這兩者的結合豐富了詩人的創作涵養。事實上,狄金生的作詩風格一如她排列植物標本冊的風格,有時會混用野外的花與家裡培育的花,令人捉摸不定、晦澀難解。

   夏

  「我的花園-像一片沙灘──

  表示──有個海的存在──

  那就是夏天──

  就像這些──珍珠──

  被她抓取──我也一樣」

  夏天是詩人最喜歡的季節,艾蜜莉.狄金生在詩作中談論夏天145次,遠超過其他季節:夏天從花園中向她襲來;她在花園的小路上被夏日的潮汐擄獲,令她靈感湧現,將這些珍珠們化為一首首動人詩句。

  33歲時,是詩人的創作巔峰,而她經常在詩中探討「永生」這件事,也時常透過植物探索此事。在詩人的植物標本冊的中,會找到有幾種花朵被她特別做成乾燥花,例如:千日紅;用一個冬天的時間把它們放乾後,它們就會維持原本的形狀與顏色,誠如生命一樣,或許只要經過不斷的萃煉、按壓,就能保存住靈魂最美的永恆瞬間。

   秋

  「前幾週我什麼事都沒做,

  只忙著安撫我的植物,

  如今它們小小的、青綠的

  臉頰終於展露了微笑。」

  1860年代,艾蜜莉.狄金生的視力開始退化,且症狀嚴重到她願意脫離隱居的狀態。為此,她曾兩度前往康橋長居,接受眼科醫師的定期治療。好在,隨著病況漸趨穩定,她終於回到了安默斯特的家,相伴她久未看顧的花園,事實上,全心照顧植物本身就帶有療效,而詩人更從這樣的行為中獲得慰藉。

  詩人的故鄉新英格蘭的秋天可不是浪得虛名的。艾蜜莉.狄金生能從家中臥室的窗戶看見樹木採用了嶄新的色調:榆樹的葉子轉金並墜落、把楓葉轉為酒紅色與鏽色,彷彿季節是警鈴,宣告著冬天即將來臨。

   冬

  「死者哪裡在乎冬季?

  他們自身已輕易結凍──

  在六月中午──如同一月夜晚──

  就像南方──把她梧桐──

  或肉桂般的──微風──

  存在一塊石頭裡

  然後又放一塊石頭來保暖──

  以這樣傳香味──給予人類──」

  狄金生花園中的冬季,是屬於樹的時節。葉子落光的樹木是優雅的骨架,在天空的映襯下顯現出銳利的輪廓。它們捨棄了葉子的遮蔽,展現其自身細緻準確的結構。與此相對,多年生的植物如牡丹,則是徹底死亡,只留下一團團落葉;裸露的花園充滿鬼魂。

  事實上,艾蜜莉.狄金生最後幾年的生命,是一場充滿『失去』的冬季。她徹底的隱世,避開了廣闊的外在世界,同時,死亡也接二連三地造訪她的至交親友。她在11年內失去了6位和她親近來往的人,其中,她的父親在1874年的死亡是第一次失去。而她自己,也在12年後穿著白洋裝、喉頭放著幾朵堇菜和一朵杓蘭,接受了上帝的審判。但她的故事並未就此結束。

本書特色

  1. 作者蒐羅超過120張植物插畫、歷史照片和詩人植物標本,值得細細品味,永久珍藏。

  2. 敘寫人稱切換流暢,時而第一人稱、時而旁觀者,猶如回到詩人的年代。

  3. 讀詩好難?那就從書中大量鋪陳的自然景觀中尋找詩意,享受超越時空的閱讀共感。

收藏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陳頤華Eva Chen|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

  董恒秀|作家.翻譯家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鄭宜農|創作歌手

  盧建彰|詩人導演

各界好評盛讚

  「你將在此書中與艾蜜莉.狄金生並肩同行,一起感覺夏日的悶熱、看見紅花菜豆的華美外衣、學習觀察力極其敏銳的園藝師的技術、在大自然中找到詩意。」--特瓦.馬丁(Tovah Martin),園藝學家、講師暨《四季與五感的花園》(譯名,The Garden in Every Sense and Season)作者

  「這是另一條路,讓我們得以踏入被層層包裹住的自然......《詩人的祕密花園》喚醒了19世紀詩人那個鮮豔的、逐漸消逝的世界,並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身為21世紀園丁必須負起的更重大責任。」--瑪塔.維爾納(Marta Werner),芝加哥洛約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英語系教授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籍想像出了我們的傑出詩人在植物與花朵之間的日子。」--朱蒂絲.法爾(Judith Farr),《艾蜜莉.狄金生的花園》(譯名,The Gardens of Emily Dickinson)作者

  「這本書既有視覺效果,也有文學意義,是一本能滿足園藝家、花藝愛好者、植物圖鑑插畫家,以及想要深入認識艾蜜莉.狄金生生活之人們的好書。」——〈華爾街日報〉

詩人的祕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