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

ebook 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By 劉秀枝

cover image of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現在起,我決定要「快樂老」。

◎研究顯示,對老年的負面看法是一種慢性壓力,

可能會間接引發心血管疾病。

劉秀枝醫師◎著

[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變老,並不一定是負面詞彙,

重要的是你用什麼心態面對「老後」,

消極或樂觀,年老卻不衰老,

只在你的一念之間。



父母和二姊皆失智,她是失智症的高風險群。

作為醫師,她也得過乳癌,動了白內障手術,頸椎、腰椎開刀,

銀髮獨居的七十三歲,面對「老」的狀況一樣也沒少。

不一樣的是,她從不哀嘆,她選擇樂觀。

她要活出一個閃亮的鎏金歲月!

.怕「失智」?多閱讀、多動腦、多遊山玩水、歡聚共餐,就能防失智。

.怕「生病」?老年人的健康不是沒病痛,而是跟疾病「們」和平相處。

.怕「癌症」?如果生病,別問「為什麼是我」,好好治療就是了。

.怕「獨居」?有老本和老友,能自立又自主,是很快樂、很自豪的事。

愈怕變成怎樣,反而愈容易變成那樣。

面對年老,你愈是從容看待,愈能活出精采。

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



◎六個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主張:

1.獨居而不孤獨:接受變老的事實,往好的方向看,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2.求助,也能自助:老而能自立、自主,是很快樂、很自豪的事。

3.年老卻不衰老:旅行能增加認知存款,運動能帶來健康長壽。

4.一起預防失智:多動腦、多活動、多做家事、多與人互動,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5.積極照顧健康:生活有目標,維繫社交人脈,健康的生活型態。

6.持續學習新知:銀髮族也要有目標,才會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感。

本書特色:

◎劉秀枝醫師的「每日必做清單」,退休十四年,從來沒間斷。她寫道:如此,身心、人際都顧到,大腦、腸胃都滿足,相信失智會遠離我(詳見內文第72頁)。

.運動(如至少走路四十分鐘)和心智(如看書):可強身、健腦。

.愛己(如吃美食)和利他(如讚美人):是人際潤滑劑。

.應做(如參加醫學討論會):貢獻所長,且覺得自己有用。

.感恩(如被讓座):提醒自己有多幸福。

◎劉秀枝醫師:「臺灣目前的平均壽命是八十一歲,再以自己的基因、身體狀況加減年數──七十三歲的我,大概還可再活十八年吧。自己算好了期限,『心態』和『行動力』就會不一樣,就會更珍惜現在,且好好規劃,讓老年走得平穩、順遂。再說,意外隨時會造訪,不知什麼時候就劃上句點了,所以想做的事,還得有優先次序哪。」(摘自本書自序〈真希望將來老了,能跟你一樣〉。)

◎.有讀者問劉醫師,「為何你得了癌症,還能如此樂觀?」也有病人問她:「為什麼是我?」她回答:就想著是剛好抽籤抽到了。

.許多人自認:「老了還打扮什麼?」「這年紀沒辦法了。」「體力不行了。」她卻說:別被自己對年齡的刻板印象拖累了。

.獨居老人,失智症遺傳高風險群,得過癌症,動了白內障、頸椎和腰椎手術......年老可能有的狀況,她已遇上不少。但她總想:既然這些是人生的過程之一,與其哀嘆,她選擇樂觀以對!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王署君(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汪詠黛(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創會理事長)

.[聯合推薦]

王培寧(臺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夏韻芬(知名作家、主持人).蔡佳芬(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

(以上皆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