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集(二版)

ebook

By 董啟章

cover image of 地圖集(二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這不是一本地圖

它是90年代以來重要的城市論述

在空間與權力中

它讓我們認識一座城市的身世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得主、

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畫家楊智恆

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地圖模仿世界,還是世界模仿地圖?

地圖是埋藏在時間之下的地方,

地圖是凝止在地方之上的時間。

在1841年之前,在1997年之後,

故事已經開始,故事還未結束。

考古學家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第一位備忘錄零餘者,

用文字繪畫香港的地圖,建構一段被遺忘的V城歷史。

彷彿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

或者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

考古學家憑藉上一個千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

通過想像,解讀和重構一個湮沒城市的面貌,

開發地圖這種地理測繪形式中的歷史、文化和權力暗示,

把地圖重新讀成一種小說、一種虛構、一種偽嚴肅,偽學術風格,看似正經,實則荒誕。

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用解讀地圖的方式

把一座實實在在的香港城拆成數十節神祕而虛幻的片段

香港新生代重要畫家楊智恆,特別為本書繪製四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跨頁插畫,

小說家VS.畫家,是對昔日香港的沉思,對香港未來的推想;

更是小說諧仿理論論述的有趣實驗。

《地圖集》分為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和符號篇,全書成於1997年前夕,作者董啟章嘗試在這歷史性時刻重繪香港地圖:

‧理論篇發掘或發明各種形容香港地理的名詞,帶出閱讀城市的理論;

‧城市篇與街道篇結合虛構與地方掌故,重寫歷史,審視當下的香港;

‧符號篇是對香港城市透過書寫想像的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在史實的基礎上鋪排虛構的情節,虛實之間,令讀者著迷。

從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符號篇,

從消失到重建,

香港,這個名字,

從文字到畫面躍然紙上。

地圖集(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