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th Magazine 財訊雙週刊

magazine No.624_Jan-07-21 · Wealth Magazine 財訊雙週刊

cover image of Wealth Magazine 財訊雙週刊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2008 年金融大海嘯的變化打亂了平靜的全球經濟規則,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如洪流般快速變化。立足台灣 36年的《財訊》,不僅不能放鬆腳步,更要加快我們的速度,把最真實、最深入的財經資訊,提供給廣大的讀者,為讀者創造最大的財富機會。 2009年10月28日起以全新的《財訊 雙週刊》正式發刊,更迅速的反應新聞的變化,更快速地為讀者篩選出真正有用的資訊,而用如月刊般嚴謹的查證追蹤,深入報導新聞始末,讓這本雙週刊既有月刊的深度,也具有周刊的速度! 《財訊 》 雙週刊希望更貼近我們與讀者的距離,因此在內容上,我們也將更多元化、更豐富,除了既有的財經及政治深入報導之外,還會有更多金融訊息與投資含量,給讀者更專業、更豐富、更實用的財經資訊。*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一份起訴書的意外發現⋯

最壞的世界,最好的台灣!

小心低利率陷阱

車用晶片搶破頭 美3大車廠求助蕭美琴

賣長榮股票大賺 鑫永銓成另類航海王

裕隆決策小組換將 姚振祥、蔡文榮上陣

誠研瘦身自救 連簽證會計師費也要省

貨櫃三雄暴「沖」 下一步看四大指標 • 台股整體當沖占比站上三成已是常態,熱門產業因此頻頻出現天量,二○二○年底貨櫃航運三雄是最新的案例。股價翻倍後出現天量,該如何判斷禍福?

破解投資太陽能板穩賺八%的迷思 • 投資太陽能板蔚為風潮,但不少跟風的平台高喊「保證」年化報酬率超過八%的口號,恐有誤導之嫌,投資人不可不慎。

健保癥結不只是開源節流

從網飛看台灣內容產業三盲點

細節藏在契約裡

讓台灣軟實力走上國際舞台

殺鬼降魔護勞動基金

美國追殺中資 全球資金分配大洗牌 • 川普去年發布行政命令之後,美國金融市場「去中國化」的大戲登場,將引導全球資金重分配,帶來投資機會。

美方制裁外一章 台灣無人機露曙光 • 美中貿易戰至今,中國已經有超過三百家業者被列入實體清單制裁,除了逾四成是電信與科技業者,二○二○年新增的十八家重點大學也格外受關注。

民進黨派系秀肌肉 最摸不透的是⋯ • 隨著蔡英文總統進入第二任期,民進黨各派系的分家與結盟動作愈來愈多,力求在後小英時代,站穩甚至擴大地盤 。

透視綠營的體育政治學 • 台灣職棒開打三十年,民進黨第一次攻下中職聯盟會長職務;其他單項運動協會,也在《國民體育法》修正後,逐步的換人也更換顏色。

村上春樹:期待新英雄 • 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接受《鑽石Online》專訪時指出,他的生活並未因此改變,但疫情凸顯出日本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弱點。

Apple Car 6大絕殺密技 • 祕密研發6 年,蘋果在矽谷一棟沒有標誌的辦公大樓打造Apple Car。本刊接獲的各項資料顯示,蘋果的野心是要打破百年汽車業的舊思維,要複製蘋果在iPhone 的成功模式。

前蘋果自駕車核心工程師解析庫克造車的「試錯」思維 • 曾在蘋果自駕車部門擔任研發要員的王傑智觀察,蘋果正透過不斷併購來吸收技術與人才,造車將成為蘋果所有技術的出口,帶來比手機更大的成長動能。

劉揚偉下鄉揪團鴻海靠「三電」制霸電動車 • 鴻海推出的電動車開放平台MIH聯盟,快速吸納盟友的能力,堪稱前所未見,要讓傳統的汽車供應鏈DNA,快速轉為3C化的電動車製造思維。

車用半導體大缺貨8檔台廠受惠股最來電! • 全球車用晶片訂單的快速增加,導致半導體整體產能出現史無前例的滿載情況,使得車用I C晶片交貨期恐拉長六至九個月。哪些廠商會是贏家呢?

熱感測應用廣 亞迪掌握兩關鍵技術 • 非接觸防疫新秀亞迪電子,透過二大關鍵技術可以零接觸監測體溫、呼吸、心跳,應用層面擴及居家安全、長照醫療、智慧畜牧等領域,讓各國大廠紛紛尋求合作。

達亞國際聽「阿嬤的話」 讓嬌生也埋單 • 全球醫療器材前十大品牌公司市場占有率近五成,配合研發醫療器材零組件的客戶多達八十家,但其中超過六千件關鍵零組件,都出自於達亞國際之手。

黎智英賣地賣樓 兩年變現逾百億 •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官司纏身,加上媒體事業每況愈下,他拚命賣樓、賣地籌資。幸而早年投資眼光精準,獲利以倍數起跳,成為營運最大支柱。

強台幣時代有錢人這樣布局聰明錢 • 台幣持續升值,資金湧入台灣,未來十年,內資與外資合力建設綠能矽島的台灣。股市將持續多頭、房地產漲勢再起,跟著有錢人的腦袋布局,掌握資金流向,搶賺建設台灣十年大商機。

我為何一口氣買下二十戶新屋? • 股市大戶禹哥(化名)在二○二○年底前,一口氣在台中買進二十戶新屋。他認為,二一年中,股市在持續衝高之後,有錢人的風險意識提高,將會開始賣掉部分持股,錢進房地產,帶動台灣房市熱區有感上漲。

重大建設撐腰 四大區域再熱十年 • 投資大戶不只買股也買房,投資地產熱區看人口、看就業機會、看消費力道、看重大建設,通盤考量下手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資產股動起來 七檔坐擁五大優勢 • 熱錢回流,台幣升值,資產大行其道。買不起豪宅與土地,投資資產股也可以享受資產價值的水漲船高。

營建股滿手訂單 三大題材有賺頭 • 台商回流引爆了六都房地產行情,從股市也能跟著賺;台積電建廠受惠股、基礎建設、高殖利率,是三個選擇營建股的好方向。

台股第一季可望續創新高

疫苗與病毒大戰下的得利者

多維度思考的投資巧門

習近平敢公開打中國疫苗嗎?

從外銷訂單解碼15檔潛力股 • 在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2020年,台灣經濟逆勢成長,11月的外銷訂單年增率近3成,預示新的一年台股應該還會有不錯表現。到底有哪些股票值得留意?而疫苗的開打,又會為之前衰微的產業,帶來多少重啟商機?

國旅觀光股躥紅 把海嘯變成海景 • 展望二○二一年,各機構的預測都很樂觀,reopen重啟商機必將是一大主軸。哪些公司可能會從海嘯第一排,變成海景第一排?

A股未來式 聚焦長三角與珠三角 • 中國走向地域經濟分裂勢不可擋,未來的A股投資,企業是否能以長三角的華東國與珠三角的華南國為主,將決定投資回報是否令人滿意。

餐飲業2020年營業額衰退將成定局

兌現氣候承諾的契機

解析新年度油價走勢五大變數 • 二○二○年初原油價格每桶七十美元,四月跌至二十美元以下,甚至一度跌至負值;面對新的一年,如何看待油價油產的趨勢?

日股創三十年新高 五大題材還有戲 • 儘管疫情嚴重,日本股市在二○二○年表現卻是近三十年來最佳,主要原因是數位化、防疫等因素,讓電氣機器、資通訊等類股股價大幅上揚。

美中關係 為何不容民間樂觀想像? • 拜登即將就任美國總統,中國官媒卻一反先前的樂觀態度,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提出警告,顯示雙方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歧見。

電子書快速崛起 理財書躍居主流 • 在疫情肆虐下,整個世界都變了,許多人感受到人生無常,唯有自己口袋有錢,生活才有充實感,因此二○二○年投資理財書大行其道。

華麗而燦爛的味覺冒險

當音樂家住在我家⋯

好好拍電影的許鞍華

藝術收藏的轉捩點─女力崛起

從公路原點,出發吧!

高雄百年軌道巡禮 • 高雄改制百年,沿著軌道造訪歷史古蹟,不難想像高雄昔日繁華的風貌。如今,舊建築散發出新時代的氣息,成為高雄旅遊的新景點。

五星級年菜澎湃上桌 • 疫情未歇,今年過年國人無法出國度假,只能窩在台灣圍爐夜話。看準年菜外帶商機,各家業者都已緊鑼密鼓推出年菜選項;飯店甚至推出異國宴,讓台灣人不必出國,一樣能享受五湖四海的年菜,過一個胃口豐富的好年冬!

Wealth Magazine 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