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浪的人

ebook 編輯與作家們共同締造的藝文副刊金色年代

By 林黛嫚

cover image of 推浪的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一天天見報的副刊文學,

總是引領著藝文風潮,

璀璨的作品如奔尖的浪花⋯⋯

  波瀾壯闊的文學浪潮背後,

  推著文學作家乘風破浪的力道──副刊編輯

  總是比任何人更先期待掌聲和目光,

  精心策畫作品見刊那瞬間的耀眼。

  這是,讀者每天等待的報刊背後的故事,

  一個推浪的人所經歷的副刊黃金時代。

  ==特別企畫==

  〔收錄〕跨世代|跨平台〔講座〕

  30年之間的文壇實況:

  同樣曾經身兼作家與編輯身分的林黛嫚與陳又津,大談兩個世代的「作家/編輯人」,在雙重角色(人格)切換的冒險犯難過程!──《推浪的人》特輯〈跨世代作家/編輯人的對話〉

  報紙副刊╳書籍出版╳網路新媒體:

  同樣站在浪尖上見證過報紙副刊、書籍出版黃金年代的三位編輯達人,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報導者總編輯與中央副刊主編林黛嫚,是怎麼看待網路世代為傳媒界掀起的海嘯呢?

  【你將會在本書中找到】

  .你知道俗稱「報屁股」的副刊,竟然有冷、熱之分?

  .你知道周公夢蝶應允了女性的咖啡邀請,會慎重地一早去理髮而盛裝出席嗎?

  .你知道當年「中副」的特色之一,竟是「訃聞版面」嗎?

  .菜鳥小編接到珍貴的大作家手稿,卻弄丟了,該怎麼辦?

專文推薦

  蔡素芬 知名小說家

  郭強生 知名作家、學者

推薦特輯

  跨世代作家/編輯人對話 林黛嫚╳陳又津

文壇名家共同見證

  隱地 爾雅出版社創辦人

  李瑞騰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向陽 知名作家、詩人

  劉克襄 知名作家

  宇文正 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朱國珍 知名作家

  王盛弘 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王聰威 知名小說家、《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孫梓評 知名詩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朱宥勳 知名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編輯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而報紙副刊編輯隨著平面媒體的式微,今已瀕臨滅絕。這個時候,林黛嫚出版她的副刊歲月之憶述,不無記錄文壇、見證時潮、總結副刊編輯經驗的用心。──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李瑞騰

  黛嫚將在中副近20年的工作過程梳理成這本真誠無諱的集子,說的雖是她個人的編輯枱經驗,卻也是一本第一線體驗與觀察現代副刊變化的簡史。──知名小說家 蔡素芬

  閱讀這本回憶錄,讓我尤其驚喜的是,黛嫚不僅僅是分享了她在中副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她讓我們看到副刊其實也是傳播媒體的一環,它在台灣的藝文生態中所歷經的變化,與它為台灣建立起的許多人文軟實力,需要有像這樣一本書留下記載。──知名作家、學者 郭強生

  自1988年解嚴以降,迄於2006年網際網路狼般虎般崛起之際,近20年間黛嫚主編見證了報紙副刊黃金年代,也親炙它的漸趨沒落與沉寂,主編以直白、信實之筆重現了副刊日常,記錄下孫如陵、梅新兩位前輩行誼,同時琥珀也似結晶了名家傳奇,舉凡高陽的快筆、蘇雪林的清寂、段彩華的默誦腹稿、夏志清快人快語......蛾眉淡掃卻有點睛之妙,寫下網路大軍逼境之前,上世紀末的文學傳播小史。——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王盛弘

  退伍後,新世紀來臨前,曾與中央副刊有過短暫緣分。徬徨待業的我,接到黛嫚姊電話,問我要不要到中副「喝杯咖啡」?於是我竟獲得了小小的副刊編輯經驗——跟著校版,約稿,採訪,見識過副刊室豐厚的書架,同事們相處的溫度,以及,黛嫚姊危機處理的能力。為期不長的兩個月,沒能有機會聽黛嫚姊細說往事,但知道自己參與過黃金餘暉,而今終於有一冊完整的追憶,將編輯枱工作苦樂鉅細靡遺記下。此刻身為副刊編輯的我,讀來自然別有感觸,然則對一般讀者而言,它更有時間磨瀝而出的貴重。——知名詩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孫梓評

推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