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絕代

ebook 清末民初的三大京劇名伶

By 楊二十四

cover image of 風華絕代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古代伶人的人生之路寫滿寂寞,比煙火還寂寞。 故事,就從清末民初三大名伶: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說起──   ▏唱戲就要唱成大老板──清代名伶程長庚 「長庚忽出為伍胥,冠劍雄豪,音階慷慨,奇俠之氣,亢爽之容,動人肝腸,坐客數百皆大驚起立,於是姓名遍都下」。   《梨園佳話》中記:「生唱各劇中以《文昭關》為第一難題,非燕許大手,未敢輕試。」《文昭關》一戲是講伍子胥全家被滅門,自己遭通緝,混過昭關的事。當時的戲曲界公認,《文昭關》是老生行當第一難戲。  這樣的門檻,就決定了能到這個場合來的伶人,個個都是「燕許大手筆」。敢在這裡唱的,不是「李宇春」,就是「張靚穎」。   在強大對手的壓力下,程長庚飾演的伍子胥信步登場。一開聲,就亮出了三年苦練成果──一種「腦後音」發聲方式的唱法,贏得滿堂喝采。   自此後,《文昭關》這齣戲「程長庚之後無人敢唱」,大有「珠玉在前先生在上」之勢,成了程長庚的代表劇目。什麼是「代表劇目」?就是當世中,除非程長庚親至,別人唱這個就等於自取其辱。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譚鑫培改革皮黃唱腔。在此之前,這齣戲都是「唱者皆以此段為模範」的代表劇目。   ▏隔江猶唱後庭花──戲劇天才譚鑫培 「國之興亡誰管得?滿城爭唱叫天兒」   譚鑫培第一次見到慈禧那年,他四十三歲,慈禧太后五十五歲。   那一日,慈禧點了《空城計》,譚鑫培演諸葛亮。慈禧看完給的評價是:外形像、氣質佳、唱腔跟以前聽的都不一樣,賞!當即賞譚鑫培古月軒鼻煙壺一只。意猶未盡,老佛爺接著又點了譚鑫培的《定軍山》,看完又喜歡,再賞小吃。   首次呈差,點了雙齣,受賞兩次,連老佛爺最愛的楊月樓也沒這麼風光過。當天演完,所有伶人齊到慈禧面前叩首謝恩。譚鑫培得的賞賜最多,賞綢緞兩匹,現金五百。   自此以後,譚鑫培就成了頤和園常客。譚鑫培規劃的《翠屏山》、《陽平關》、《八差廟》等戲,也紛紛承差。其中《翠屏山》中有一段耍單刀,譚鑫培演得瀟灑飄逸,被慈禧當堂擊節叫好:好一個單刀叫天啊!   從此,「單刀叫天」響徹京城。   ▏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代宗師梅蘭芳 「美國只知道中國有三個人:蔣介石、宋子文、胡適之是也。」 「還有一個人,梅蘭芳。」  時光倒回到光緒三十四年秋天,喜連成班主葉春善陪同喜連成投資人、開明紳士牛子厚,在駐地的吉林北山散步。不遠處,只見一少年人,在林中舞劍:白衣如雪,衣帶飄飄,一柄長劍上下翻飛,舞得風聲霍霍;晨霧繚繞,少年人神完氣足,英俊瀟灑,恍如天人,簡直是一幅國畫......  牛子厚道,這孩子相貌舉止不俗,久後必成大器,為他更名「蘭芳」如何?  1919年,梅蘭芳首次在日本的帝國劇場演出,戲票在開演前三天就被搶購一空。第一天演《天女散花》,轟動日本!在北京時,大倉喜八郎就是被梅蘭芳這齣戲中的絕代風華征服。  第二日,《京都新聞報》盛讚後,第三日,《東京朝日新聞》又道:「梅蘭芳真像傳說的那樣,是一個美男子。他扮演天女真合適,看上去只能感覺到他是個十八九歲的姑娘。臉龐很秀氣,裊娜的姿態當然是他的特點⋯⋯他的眼睛價值千兩,我覺得他的媚態都是從這裡產生的。他的聲音有點兒尖,但純潔而清秀。」   ▏戲台上的風華絕代,濃縮了整個時代的悲喜   本書記敘清代以來可歌可泣的伶王傳奇,歷史走得很快,世人老百姓也好,帝王權貴也好,從內心深處對伶人有磨滅不掉的渴望。一定程度上,禁忌、神祕本身又讓這種本來只是聲色娛樂的需求變質了,違禁、揭祕這種慾望得到滿足是人性的快感。   伶人,成了欲罷又不能的東西。

風華絕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