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街的背影

ebook 二戰後光榮敗選的熱血首相邱吉爾

By 林真如,王志豔

cover image of 唐寧街的背影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對自己國家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特徵。」 他,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是著名的畫家、演說家、作家及記者 他,打響了不列顛保衛戰,指揮了諾曼第戰役,在納粹的進逼下力挽狂瀾 他,是二十世紀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被譽為「最偉大的英國人」── 他就是溫斯頓·邱吉爾。 // 「不斷失敗,也不會喪失熱情,就是勇氣。」 1910年5月,德國公開加強軍備,其中對海軍的投入尤其巨大。 邱吉爾意識到,這是德皇威廉二世覬覦北非之心最好的鐵證。他寫了一份詳盡的備忘錄上報首相阿斯奎斯,即使許多妄自尊大的英國人嘲笑他,認為英國的海軍蓋世無雙,他也不理睬。預測未來的戰爭主要戰役將在法、德兩國領土上進行。如果要打贏這場戰爭,英國應向法國派遣十三個師的遠征軍和一些輔助部隊。 9月,阿斯奎斯首相忽然問邱吉爾: 「溫斯頓,我打算調你任海軍大臣,你怎麼看?」 就這樣,1911年10月25日,邱吉爾,成為英國新任海軍大臣 邱吉爾對海軍的改革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後來邱吉爾離開海軍部時,前陸軍大臣基奇納對他說:「您永遠可以引以自豪的是,您已使英國艦隊作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 「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終於驚醒了張伯倫和支持他的民眾。德國先後占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國卻無力保障法國的邊境防務;美國也深陷和平主義與孤立主義的泥潭之中,根本無法伸出援手。 1939年9月3日,張伯倫在下議院發表了一通充滿悔意的演說:「今天是我們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在我擔任公職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毀於一旦......」 在下議院的首相辦公室裡,張伯倫正式向邱吉爾宣布,並請邱吉爾任海軍大臣。海軍部立即電告各海軍艦隊:「溫斯頓回來了。」 「如果英國打敗了,我將和我的政府同歸於盡。」 1940年5月14日,希特勒的愛將古德里安,指揮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由德國邊境越過亞爾丁山脈,強渡默茲河,法國馬奇諾防線的神話破滅了。法國人、荷蘭人、比利時人和英國人都被嚇壞了。 5月21日,近四十萬英法聯軍被圍逼在法國北部的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克爾克這個小港可以作為退路。在萬分危急的形勢下,邱吉爾當機立斷,命令海軍調集船隻,準備接運英國遠征軍和法軍撤回英國本土。 5月24日,希特勒突然向他的裝甲部隊發出停止前進的命令,判斷他的裝甲部隊距離主力部隊已經太遠,如果英國人發動反攻,裝甲部隊恐怕無力抵擋。 而邱吉爾決定充分利用這個意外的喘息機會,一邊加強陸、海、空三軍的配合,加強防禦,一邊悄悄將部隊撤向海邊......  ★本書特色 本書從邱吉爾的兒時生活開始寫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創造的偉大業績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再現了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英國首相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生,讓讀者能學習他堅定、勇敢、不屈不撓的高尚品格,以及他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不屈的堅強意志。

唐寧街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