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雜誌173期(2020年10月號)

ebook

By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cover image of 交流雜誌173期(2020年10月號)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交流》173期──脫鉤與重組全球化的解構與重組我們活在一個由「全球化」所驅動的世界裡,舉凡吃的、用的、穿的、金融、教育、工作,甚至國家的治理,無不鑲嵌在全球化的機制當中,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前所未有的緊密,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由二次大戰後逐漸形成的機制,我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如果全球化機制重組、國際秩序重構,我們的生活,恐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大強權,一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工廠,供與需之間,撐起幾十年來全球化分工的主要架構。如今,二者從貿易衝突上升到意識形態對抗,全球政治集團及經濟聯盟的脫鉤與重組,是不是現在進行式?本期《交流》雜誌特別以「脫鉤與重組」為題,邀請經濟學家,也是全球趨勢長期觀察者吳嘉隆,為我們從美蘇冷戰的歷史經驗,分析美中對抗是否正走向新冷戰格局。本期也邀請其他專家學者從南海局勢、歐洲態度、供應鏈重組等角度,討論集團及個別國家脫鉤的新趨勢。自2018 年貿易戰迄今,中美之間的衝突從貿易、科技持續升高到制度與價值的對立,或可解讀為美中脫鉤的表徵之一;歐盟對北京的態度也產生變化,捷克參議長訪台歐盟的力挺,也是癥候;全球產業鏈的脫鉤與重組則較為複雜,事涉產品性質及最終產品的主要市場,未來會如何發展,還需時間觀察。不可諱言,全球化未必都是好處,「脫鉤與重組」也不盡然都是壞事。全球性傳染病如新冠肺炎大流行,讓我們意識到全球化可覆舟的一面。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醫療防護用具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必須從全球分工中「脫鉤」,轉移至國內自主生產,同時,也迫使受疫情衝擊的產業如航空業,思考疫情常態化後的生存之道。從民眾對航空業者推出「偽出國」行程反應熱烈,以及能降低群聚感染機會的「露營」正夯,足見旅遊市場一直都在;疫情雖困住人們跨境移動的能力,但卻關不住人們想要出門旅遊的心。包括兩岸在內的許多國家政府順應民情,發送不同形式的消費券,振興經濟之餘也提振消費信心,為疫情低氣壓中帶來希望的陽光。

交流雜誌173期(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