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診斷

ebook 我知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是,我真的有病嗎?

By H.吉爾伯特.威爾奇

cover image of 過度診斷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一本書,幫助我們如何與醫療體系打交道,

重新思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主要的方法之一。隨著技術愈來愈發達,健康檢查或疾病篩檢愈來愈精密,當報告出現異常,我們該如何面對?

一旦發現異狀,可能讓自己陷入「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掙扎。猶豫是否需要尋求第二意見、換一家醫療院所再做一次檢查,直到確診病名(或只是虛驚一場)為止。無論做出什麼抉擇,過程總是讓人煎熬不已。

本書主要作者H.吉爾伯特.威爾奇是達特茅斯學院的醫學教授,他以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歷,為我們解讀過度診斷、過度醫療對我們的影響,並且分析這些情況無法改善的原因。

從高血壓、糖尿病,到肺癌、乳癌、甲狀腺癌等病症,作者提醒我們了解醫療常識之餘,也要謹慎面對自己的健檢報告。他從醫療體系和醫療倫理的角度,提出「過度診斷造成過度醫療」的問題,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讓人身心煎熬。

你我隨時都有可能瞬間成為病人或患者,都會面臨醫療抉擇。一本書,幫助我們檢視精密健檢、癌症篩檢的價值,重新思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推薦語|

一本書,幫助我們如何與醫療體系打交道,

重新思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主要的方法之一。隨著技術愈來愈發達,健康檢查或疾病篩檢愈來愈精密,當報告出現異常,我們該如何面對?

一旦發現異狀,可能讓自己陷入「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掙扎。猶豫是否需要尋求第二意見、換一家醫療院所再做一次檢查,直到確診病名(或只是虛驚一場)為止。無論做出什麼抉擇,過程總是讓人煎熬不已。

本書主要作者H.吉爾伯特.威爾奇是達特茅斯學院的醫學教授,他以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歷,為我們解讀過度診斷、過度醫療對我們的影響,並且分析這些情況無法改善的原因。

從高血壓、糖尿病,到肺癌、乳癌、甲狀腺癌等病症,作者提醒我們了解醫療常識之餘,也要謹慎面對自己的健檢報告。他從醫療體系和醫療倫理的角度,提出「過度診斷造成過度醫療」的問題,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讓人身心煎熬,藉此提醒我們,凡事都要正反兩面思考,對早期診斷抱持適度懷疑;最重要的是,預防疾病並不只靠早期診斷。

你我隨時都有可能瞬間成為病人或患者,都會面臨醫療抉擇。一本書,幫助我們跳脫框架思考,檢視精密健檢、癌症篩檢的價值,重新思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推薦語|

►健康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有三項公認不滅的「定理」:一是醫病之間資訊不對等;二是供應誘導需求,「多建一張病床,就多一個住院病人」(A build bed, is a filled bed);三是邊際效用(效果)遞減,到目前為止,人免不了一死,愈到後來,更多的醫療,對健康帶來的效果愈少,反而常常是延長「痛苦」的生命。追求健康,預防疾病並不只靠早期診斷;過度診斷,並不是追求健康的正途。

——楊志良(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2009至2011年曾任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署長)

►無論您是大力擁抱當代醫療科技,或一心想「救救正常人」避免過度診斷,務請繼續閱讀本書,保證收穫滿滿。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癌症與失智症病人家屬)

過度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