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病

ebook 逃避,有什麼關係?致為病拚搏的年輕世代

By 我們都有病、謝采倪

cover image of 我們都有病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我有病,我驕傲」、「我沒病,挺有病」

我們是台灣年輕病友社群,我們都有病!

淋巴癌、骨肉癌、胰臟癌、血癌、恐慌症、思覺失調症、愛滋病、紅斑性狼瘡⋯⋯48個病友故事集

本書獻給:

所有病友、照顧者、及關注醫病議題的朋友。生病後的人生,過程或許會讓你感到痛,但也可能讓你看過從沒預料到的風景。

本書一共收錄48篇關於疾病的故事,集結癌症、精神疾患、罕病、照顧者、一線醫病人員的真實分享。

「最討厭別人叫我正向樂觀,我選擇用憤怒面對疾病。」有病友這麼分享。

「身為醫生,我是不是少關心病友一點,會比較好?」有醫生曾經迷惘。

「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有照顧者這樣自白。

這本書,不是呼籲大家一定要堅強樂觀面對疾病的心靈雞湯。而是希望讀者能從中找到,與疾病和平共處的靈感、或是態度。

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也希望這些故事,能為你們帶來勇氣和力量 : )

專文推薦

百靈佳殷格翰臺灣總經理/邱建誌

社團法人台灣聯合抗癌協會理事長/張永聲

桃園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

永齡健康基金會公益大使/曾馨瑩

【自序】「我有病,我驕傲」、「我沒病,挺有病」

2017年,一位年僅20出頭的女孩,確診罹患了癌症,從此由一位在社會打拚的年輕人,變成需要長期臥病在床的癌症患者。

人生被迫按下暫停,女孩數度認為罹癌的自己,是沒有社會產值的廢物──她害怕無法痊癒,也害怕未來無法工作,因此走入憂鬱的死胡同。但和親友分享這些情緒,也無人能同理她的心情,大多都要她樂觀、別想太多。事實上,重大疾病的病友在確診之後,因為對未來感到迷惘害怕,在日後併發精神疾患的,不在少數。

養病期間,女孩也曾遭受社會的不友善:像是網路的資訊妖魔化、在病床上被迫簽下自願離職書、身體不適坐博愛座卻被驅趕等等。這個社會,似乎對「年輕病友」的困境,還缺乏認識和一份同理心。

有感於此,三位年輕癌友,在2018年4月,共同成立臺灣年輕病友社群:我們都有病,致力於用知識來打造病友友善社會。

成立以來,我們已主辦超過20場病友友善活動,包括知識講座、病友交流小聚、倡議醫病議題的論壇和音樂會等等。2019年,更是將48篇病友故事專訪集結成冊,變成您們手上的這本書。

這本書,不是呼籲大家一定要堅強樂觀地面對疾病。而是希望讀者能從中找到,與疾病和平共處的靈感或是態度。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也希望這些故事,能為你們帶來力量和勇氣:)

我們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