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

ebook

By 曾國棟、徐谷楨

cover image of 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商學院沒教、創業家不說

淬鍊40年經營智慧,分享30個創業眉角

【專文推薦】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育家/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

李紹唐/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楊立昌/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總會長

顏漏有/AAMA台北搖籃計劃共同創辦人暨校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本書作者曾國棟先生在1980年與友人共同創立友尚公司,在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電子零件通路上市公司,2009年營收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友尚公司在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的電子零件通路商,2018年的營收超過新台幣5400億元。

將近四十年的企業成長過程,歷經從貿易商、代理商到通路商的轉變,從六個人的小公司到五千人以上的國際型公司,從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從單一上市公司到購併多家公司的控股公司,之後又下市加入產業控股公司,因作者都親自參與,累積了許多融資、募資、上市櫃、投資、購併、人才、創新等實務經驗。

曾董事長曾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A+行動計畫」、中小企業總會「二代大學」、全國創新創業總會、AAMA台北搖籃計劃、狼窩、TXA創業家私人董事會等組織,擔任輔導新創與企業二代的導師,發現許多企業主面臨到的問題,如果可以事先從有經驗者身上學習,就能提早避開問題,讓公司創業或經營能在剛起步時就更平順一些。

本書依照創業在不同階段遭遇的不同問題,跟讀者分享資金、成長、人才、損益與創新等方面的心得。

▎資金面

創業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資金,往往是因自有資金不足,或因合夥創業,而需要引進資金及股東,這中間就牽涉到股權結構的考量,哪一種投資者較佳?引進策略型股東好或分散式股東好?又釋出多少股權較合適?

同時,創業者也擔心股權被稀釋後,利益會被瓜分,因此猶豫不決。為避免稀釋太多,想開高價引進投資者,卻嚇跑了投資者。其實這些都需要正確的心理建設,也有減少股權被稀釋的方法。

為了募資,創業者需要準備營運計畫書,卻又不清楚投資者關注的重點,雖然有很好的創意或產品,卻因簡報失焦,得不到投資者的青睞,實為可惜。

針對上述的問題,作者分別就投資者的類別、募資心理建設、減少股權稀釋的方法及募資簡報技巧,提供經驗及心得,協助讀者解開資金面的疑慮與困擾。

▎成長面

對於不斷發展的公司來說,企業購併是很好的成長策略,但前期如何衡量綜效、評估溢價的合理性、考量未來組織發展等問題都相當複雜,如果懂得「切割」再議價,彼此讓一步,就會容易許多。出價者如果也懂得被購併者的需求,談起來就會順利,合作也更愉快。

作者對購併有豐富的實務經驗,為讀者提供實用的「購併攻略」,探討溢價問題、分析購併雙方的考量,以及說明如何討價還價等執行細節。購併並非只是數字上的得失,而是很深的心理層次考量,有賴讀者細細咀嚼。

此外,企業成長到相當規模,為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及方便取得更多資金,或考慮股票的流通性,幫投資股東解套,會開始思考是否要上市櫃,作者也會分析上市櫃的利弊,說明如何取捨。

▎人才面

人才是創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有好的人才,才有好的創意、好的產品、好的組織、好的管理,營運才能順利。因此作者特別注重人才的「選、用、育、留」課題,投資許多時間在徵才,更自編教材及課程,打造內部講師文化,傳承經驗。留才除了在精神面下工夫,也要有經濟上的實際激勵才能發揮效果,但激勵的制度卻不容易設計。曾董事長會詳盡介紹其選才策略、育才成果、用人哲學,及留才獎金制度。

▎財務面

經營企業最重要的目的是獲利,其結果就是損益(Profit & Loss,下稱P&L)數字,有好的獲利,對企業主、股東、員工才有交待,會有成就感,也才有能力去實踐偉大的願景。

一般公司都欲使用損益結果當KPI,作為紅利獎金的發放基礎,也作為考績的重要參考因素,但過度強調或扭曲使用,會出現追求短期效益、阻礙新市場或新產品開發、失去未來動能,以及決策偏向本位主義、斤斤計較、合作關係惡化等偏差。

作者分享長期推行P&L的經驗,幫助讀者正確了解P&L的意義,以收到更好的激勵效果,進一步破解迷思、靈活運用!

▎創新面

隨著時代環境變遷,商業競爭愈趨激烈,如果維持一成不變的模式,恐失去競爭力。作者於創業過程中體會到「多一小步服務」正是創新的重要關鍵,特別是站在客戶的立場、找出客戶的痛點並主動滿足,或是換個角度看商品、利用共享經濟的概念互利。這樣就能激發出很多創新模式,促成公司與品牌在市場中的差異化價值。透過創新,才能脫離紅海,贏得市場。

本書內容的涵蓋範圍甚廣,不論讀者是正想創業,或剛創業者,或已經有相當規模者,都能適用,因為本書的分析都是站在二個角度,投資者及被投資者,購併者及被購併者,老闆及員工,因此一體兩面都適用。曾董事長淬鍊四十年的經營智慧,無私地與讀者分享商學院沒教、創業家不說的成功祕密。

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