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發展

ebook

By 肖宇

cover image of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發展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主要在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人生發展議題。大學生普遍處於18~22歲的年齡階段,按照發展心理學的年齡階段劃分,18~35歲屬於成年早期,大學生正處於成年早期。這一時期,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基本穩定,但由於一直身處校園,他們的發展特點已經承擔各種社會責任的成年個體有很大不同。

  大學生生理及其功能越發成熟,應深入思考自己的未來追求和社會角色;同時,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也能使其有意識進行獨立判斷,思考人生價值,並做出自己認為合理的選擇。大學時代是自我概念發展最快的時期,透過和他人的交往、比較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大學生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認識自己的潛能和局限,以此來完善自我認識。

  大學後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隨著對專業的深入瞭解,以及對未來進行職業規劃,大學生自身的全面規劃在逐漸改善。

  在社會問題認識方面,大部分學生開始從辯證的角度看問題,會從各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和絕對化了。他們需要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並調整學習方法,也會有更廣闊的眼界和認識。但也有大學生的思維仍停留於事物「非黑即白」的看法上,或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判斷模棱兩可,不知道怎樣反應才是正確的,這就容易造成認知困惑和行為不適。

  大學生的情緒相較於兒童和青春期少年,更加豐富和細膩,同時不那麼直白和外露,具有複雜性、掩飾性和內隱性。大學生因為生活閱歷較少,生活人際環境較單純,生理發育成熟且向往愛情,相比於更成熟的成年人來說,又具有衝動性、波動性和兩極性。

  

  在上大學以前,很多學生的生活是被家長和老師安排好的,自己能夠支配的時間不多,人際關係的範圍也局限於同班同學。進入大學後,每個大學生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更多的自主安排,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進行相處,自己還要去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和更廣泛的人打交道。

  在這個過程中,人際交往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人際交往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複雜。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無論是個體性的人際交往,還是群體性的人際交往,均受到身心發展水準、群體規範與活動方式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從而表現出一些典型特點。

  大學生進入大學後,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較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並為之不斷努力,平衡好學習和學生工作。對於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同學,由於缺乏家長和老師的監督,會遇到不少問題,有的同學進入大學後就徹底鬆懈,因此耽誤了學習。「拖延症」也是很多同學面臨的阻礙發展的問題之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還表現在不能合理安排生活所需,月開支較大,購物隨意不夠理性等情況......

  這些需要被關心、被注意的問題,都在本書中,經由作者詳盡的分析,做出了完整而細緻的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