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的日常

ebook

By 何式凝

cover image of 抗命時代的日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向來專注研究性別議題的學者,於831人大落閘後毅然走上街頭抗爭。

831、928等數字已經刻印在香港人的腦海裡,揮之不去,然而記憶隨每日過去總有耗損。何式凝博士於街頭抗爭、加入佔領運動,一直積極聯絡各界人士,除了成立「未來民主大學」,更與著名文化人成立「文化監暴」,誓要盡力,爭取香港民主。

她除了抗爭、授課,當然還有日常生活。她將這段時期內每日的發生的種種,用地道的廣東話記錄下來,一篇篇私人日記,卻又是那麼的不私人,與公眾、社會有所連繫。

日記中呈現的真性情,無論說話、用字、生活、理念等都是那麼的自我、那麼的有風格。抗命時代的日常,又是那麼的不日常,我們失去了的日常就被抗爭的路、抗爭的過程填滿了。

這不只是何博士的日記,還是屬於香港人的日記,日記會有寫完的一日,那就是死亡終結的一日;同樣地這本日記所反映的,是香港人抗爭至死的風骨精神。

從8.31人大落閘後,9月1日開始記述一個向來只專注於學術研究,被時代、群眾喚醒的學者的心路歷程變化。

由失望、到痛心、到堅持抗爭,日記的主人──何式凝都不斷反思、不斷學習,雖然無法堅持每日都寫下日記,但裡面極為個人的敘述,卻是公眾,尤其是雨傘運動抗命者的共同回憶,這本日記記載了何博士的一些家庭事、個人情感、思想等,不怕坦蕩蕩的表現自己,無怪乎她的學者朋友笑說她跳「脫衣舞」。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有衣食住行、閒話家常,但是當抗爭變成了一種日常,舊有的日常生活已經離我們遠去。此書之所以叫《抗命時代的日常》,其實正是反襯那段日子有多麼的不日常,日常生活不會坐在馬路、睡在馬路,但是那段日子,卻是確實存在過的,教人感動。

從2014年的9月1日,記載到2015年的4月29日,日記每日每天寫,但願抗爭的目標能夠達成,不需要再每日每天抗爭,將一種非日常,變成日常。

抗命時代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