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古風

ebook 琉璃器與文化之特色

By 李麗紅編著

cover image of 琉璃古風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依照時代順序,逐一介紹中國古代琉璃藝術悠久的歷史:

琉璃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許多墓葬中都有發現大量琉璃珠管;春秋中期,楚國的燒煉技術可達攝氏一千兩百度,為後世的琉璃製造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條件。

秦代仿玉琉璃璧、璜,經常與玉璧、琮、圭、璋、璜等禮天五器同置一坑,作為祭禮;漢代琉璃產地分布在中原、河西走廊及嶺南地區;魏晉南北朝是琉璃技術的轉折期,無論是質地、造型、工藝等方面都出現了嶄新的氣象。

隋朝琉璃料色清透,可見琉璃工藝已大大的提高;唐朝出現了吹製薄胎琉璃器皿,但主要用於佛教奉供,也有零星的琉璃配飾;五代各國皆設立琉璃作坊,其中吳越國的七寶阿育王塔更是將琉璃藝術發揚光大。

宋代琉璃工藝上承唐五代而有變化,詩詞中處處可見宋代琉璃的精美絕倫;而同期的遼代琉璃器貴實用,粗獷質樸,富有民族特色;元定都北京後,在和平門外建立了許多琉璃作坊,專供皇室使用。

明代琉璃被稱為「藥玉」,因中原玉材匱乏,故以藥玉替代真玉,百官朝服,三品以上可佩真玉,四品以下佩藥玉。也開始興起琉璃建築。

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復甦了明末遭到破壞的博山琉璃:朝廷從博山購買材料,低溫加熱熔軟,再由民間匠人製成動物、瓜果;嘉慶朝以後,清宮玻璃廠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日趨式微,但民間製作的琉璃開始外銷到世界各地,風靡海外。

琉璃的晶瑩光彩吸引了三千多年來人們的喜愛與欣賞,讓本書帶你認識這種精緻華美、用途廣泛、歷史悠久的古典藝術品,引領你走進輝煌的琉璃國度

琉璃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