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 Distance |
---|---|
Loading... |
本书以历史上的诸多心理学家为主要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学术成果和事迹的描写,梳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的趣味心理学小常识。用平实而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了解到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在众多学科之中,要说被大众误解得最多的,恐怕就要算心理学了。现代物理的一些高深概念——诸如量子、引力波、希格斯玻色子之类——自然也很难被大众真正理解,但普通人最多只是感到"不明觉厉"而已,很少见到纯粹的"伪物理学"名词在公众中广泛流行。而心理学则不同,在今天,广大群众最"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那些心理学概念,几乎都是纯粹的"伪心理学"。换句话说,都是主流心理学界从未接受或者认同过的东西。诸如"九型人格""情商""色彩心理学""血型性格"等,多半都是某个"民间心理学家"发明,且最近才流行起来的"学说"。当然,也有源流更为古老的占星、看相之类,但总而言之,大众所理解的"心理学"基本上都是主流心理学界视为歪门邪道的事物,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其实不难发现,伪心理学概念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通人对"真正的心理学"毫无了解。在中国,除了弗洛伊德比较有名之外,那些"正儿八经"的心理学家,如斯金纳、皮亚杰、荣格等,对路人而言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存在,他们的学说和事迹更是无人知晓。如果把大众传播比作一个市场,以迷因(meme)而论,正统的心理学在市场竞争中几乎完败于"伪心理学",这确实有些尴尬。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我看来,恐怕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该领域的科普方式。准确地说,心理学需要更专业的"营销",而科普作品应该成为它的"广告",而不是"技术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