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物理

ebook 科学玩具的物理原理与创新设计

By 季倬主编

cover image of “玩”转物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季倬老师与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组成一个课题组,开展《科学玩具中物理教育功能的研究与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实验。课程研究的基本思想是:以科技玩具研究为平台,联系高中物理有关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1)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选修;(2)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市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技玩具;(3)解剖玩具,弄清其结构和物理原理;(4)分析玩具特性和关键技术;(5)通过体验和研究,寻找玩具在结构、技术和工艺方面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创意,甚至与厂商联系,探索研制新玩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大家利用假期深入义乌科技玩具市场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讨论交流。许多报告写得很好,不仅对科学和技术问题做了认真分析,而且从产品生产和市场的角度做了认真调查,有的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改进意见。经过技术创新研究,学生还制作了一些新的科技玩具的模型,申请了一批国家专利。几年来,义乌中学以物理原理为主线形成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教学课题,对此,《物理通报》杂志曾连续刊登了关于这一课题的9篇文章,在全国物理教育界引起了一定反响。有些老师曾来信、来电向我们询问有关事项。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对此评价很高,并说:"搞好了,可以举行国际会议!"为此,2010年暑期,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在义乌中学召开了"科学玩具与物理教育校本课程现场研讨会"。会议主题和义乌中学的课程改革成果受到全国十余城市与会师生的高度评价,大家纷纷建议中国物理学会将这个主题活动连续搞下去。根据会议决定,2011年中国物理学会暑期在上海格致中学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科学时报》曾两次专门派记者到义乌中学采访,并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后来,《物理通报》和当地的《浙中新报》都对此有过大版面的宣传。季倬老师还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各级中学物理教学研讨会上做了推广,甚至还在澳门举行的中学物理教学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脑科学智能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心智能力、行为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脑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开发人的智能。传统教育的时空特性,传统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全面开发大脑功能的教育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在当前条件下,全面推行脑科学教育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从某一个学科的某一个角度体现脑科学原理,按校本课程开展局部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当然,对于任何新生事物,不仅是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个过程,而且它本身也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不过,只要它代表发展的方向,就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社会认可,这也是一个必然规律。20年前,谁能想到小小的义乌市场竟能发展为世界性商品市场。将科学玩具引进物理教学,乃至扩展到其他科学课程,是完全符合脑科学原理的,是符合人的智能发展规律的,特别是符合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的。将玩具,特别是科学玩具纳入科学教育课程,是一个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创新,它不仅能将价值数千亿的玩具变成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而且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它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融于一体,在校本课程的平台上为每一个参与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课程时空,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玩”转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