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去哪兒了

ebook 法醫解剖刀下的真相

By 王朕乂著

cover image of 證據去哪兒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對法醫、刑偵感興趣的讀者,打造了一個能夠瞭解相關知識的「綠色通道」。自從人類犯罪誕生以來,法醫便是對抗犯罪分子的重要力量。到今天,以相關學科的進步為基礎,法醫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精準的實驗科學。法醫也是正常的普通人......請跟隨法醫的「腦回路」去看看另一個世界。

讀著《證據去哪兒了:法醫解剖刀下的真相》,不禁想到一個問題:破案和科學探索,有共通之處麼?其實,刑偵科學本身,就是在同犯罪作鬥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自18世紀中期起,科學第一次把興趣投向犯罪現場勘查分析;19世紀中葉,法醫學悄然誕生,科學又被一些傑出的法醫接納為偵破案件的手段;而人類隨後取得的更大程度的科技進步,已促使刑事案件中「人證」這一司法證明的頭把交椅,讓位於「物證」(即今天我們所謂的「科學證據」),司法活動從此進入到「科學證明」的時代。

多少年來,犯罪與偵查,恰如「魔」與「道」鬥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學「福爾摩斯」有了法醫學和其他諸多刑偵利器,可以檢測到並獲取越來越細微的犯罪證據,成功率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指紋自動辨別綜合系統、中子活化分析、聲紋鑑定法、DNA分子檢測技術、電子掃描顯微鏡......。然而,另一方面,利用電腦行竊、跨境洗錢、信用卡詐騙、借助核輻射殺人......這些所謂的「新型犯罪」也越來越多,犯罪手段中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升。

《證據去哪兒了:法醫解剖刀下的真相》一書所介紹的各種類型的案例,明顯打下了鮮活的時代印記,而且提供了更詳實、更豐富的科學闡釋;輔以作者生動、幽默的筆觸,全書讀來饒有趣味,也令人回味。它在娓娓道來中提示我們,法醫和偵探用於破案和查明真兇的主要方式——觀察、實驗和推理(思考),實際上跟各個科學領域的科學家探索真理的手段並無二致。他們都是用「證據」說話,都是科學和理性的踐行者。

證據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