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的敵人

ebook

By 馬蕭著

cover image of 印象派的敵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印象派畫家們是歐洲19世紀下半葉的英雄,他們的事蹟被編成各種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世界相傳,今天接踵而至的看客在歐美各大美術館仰嘆他們的畫作,卻不知這些當年的年輕人處於何種的成長環境。那些在19世紀下半葉法國受上流社會尊敬的學院畫家們,例如梅索尼埃、熱羅姆、卡巴內爾等,他們既是印象派畫家們的羨慕對象,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們的「敵人」。

因此,要認識印象派,就得要認識印象派生成的環境和土壤。馬蕭,一位年輕的學者、畫家,讓我們的目光轉向印象派的「敵人」本身,透過梳理法國19世紀的皇家沙龍、學院教育,學院畫家的風格極其成功,勾勒出一份詳細的法國學院藝術生態譜系,讓學院藝術與印象派藝術的共生關係變得清晰。

這一研究的轉向讓我們去認識一個具有普遍規律的東西:沒有學院畫家作為標竿和旗幟,印象派畫家不會賭氣參加1863年的「落選者沙龍」,「敵人」的意義既有對立,也有博弈。在馬蕭看來,印象派的畫家們並非閒雲野鶴之流,儘管一直垂涎學院畫家所擁有的榮耀與地位,但他們所形成的新興畫派並非完全是對學院藝術的否定,而是對學院體系內獲得晉升的絕望。在這些學院老大師的面前,年輕的畫家們不甘於永遠做小學生,要翻身就意味著要發動一場繪畫革命,要在繪畫語言上和觀看方式上有所突破。因而印象派的「敵人」在此更多的是指藝術風格上的敵人,但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卻屬同樣的場域博弈者,這在現當代藝術的發展中對後來人具有一定的參照價值和意義。馬奈、莫奈、畢沙羅等人正是因學院派畫家及上流社會的奚落和斜視,才鼓起勇氣開闢了自己的道路。

印象派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