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業與金融研究

ebook

By 朱磊 著

cover image of 臺灣產業與金融研究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旨在從經濟學視角研究臺灣經濟發展軌跡的深層次結構性因素,在剖析臺灣產業結構與金融結構的基礎上,對未來臺灣經濟發展趨勢和方向做出分析和判斷。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配置資源,從個量分析、總量分析、產業分析的研究角度出發,形成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三種理論框架。本書重點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對臺灣產業結構的演變進行深入探討。一般說來,經濟增長主要有三個途徑:增加要素投入以擴大產量、創新技術和制度以提高生產效率、升級產業結構以優化資源配置。在給定要素投入量、技術水平和現有制度框架內,透過將資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產業中去也可以獲得經濟增長,因此優化產業結構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研究臺灣產業結構問題的文獻主要沿兩條思路展開。一條是從整體上研究臺灣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互動關係,臺灣學者研究相對較多,另一條是從局部上研究臺灣經濟具體產業或部門經濟發展,大陸學者的研究多屬此類。本書較具特色之處是以比較優勢分析方法為主線,全面分析臺灣產業結構變動和產業政策調整,對臺灣產業結構迅速變動的原因做出實證分析。本書研究方法採用以實證為主、實證與規範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臺灣產業結構的演進及與金融結構的關係離不開實證分析。經濟學方法論近300年來的發展經歷了前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證偽主義、歷史主義四個階段,近年來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崛起,使正統經濟學方法論大為拓展,但由于實證的經濟學方法論始終保持不可替代的旺盛的生命力,且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解釋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完全避開價值判斷,因此本書仍以實證方法為主,輔之以規範方法。在一些實證部分,本書分別建立了簡單的理論模型,並以10餘萬個可信的臺灣經濟數據進行計量分析,以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本書共分九章。前四章集中探討臺灣產業結構及產業政策演變的動因與影響,接下來四章重點分析臺灣金融結構的現狀與變動趨勢,最後一章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後的臺灣產業與金融發展形勢作出展望。具體結構是:第一章回顧與梳理比較優勢分析方法和產業結構變動理論,進而解釋臺灣主導產業更迭的動因。第二章在綜述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和產業空洞化理論之後,分析臺灣產業外移的動因及影響,並透過建立對外直接投資與產出的關係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第三章同樣以比較優勢的分析方法解釋臺灣產業內部如何實現不斷升級。第四章從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角度分析政府行為對臺灣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第五章全面梳理和分析臺灣金融體系,對島內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詳細介紹。第六章對臺灣金融結構的發展演變與最優金融結構的內容進行分析。第七章對臺灣金融改革進行總結,分析其經驗與教訓。第八章探討兩岸金融交流的發展、影響與趨勢。第九章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後的臺灣產業與金融發展形勢進行前瞻性分析。

臺灣產業與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