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管理思想史第二版

ebook

By 鄒統釬、周三多 著

cover image of 策略管理思想史第二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策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大可用於國家,小可用於個人。系統的策略思想可以追索到25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現代企業策略管理思想出現在60年代的美國。現在策略管理理論在企業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策略規劃出現以前,預算是企業最重要的應對長期發展的一種手段。長期預算、趨勢分析、差距分析等方法在當時較為流行。塞爾茲尼克(Selznick)在1957年研究了製度承諾(Institutional Commitment)的角色,並引進了「獨特競爭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這一概念,構建了現代策略的雛形。1960年代初期,安東尼、安索夫和安德魯斯奠定了策略規劃的基礎,他們重點闡述瞭如何把商業機會與公司資源有效匹配,並論述了策略規劃的作用。三者的研究構成策略思想的「三安範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 「三安範式」在1978年的匹茲堡大學策略規劃研討會上得到普遍的公認,後經申德爾和霍弗在1979年出版的《策略管理》一書廣泛向世界傳播。1980年代是通用策略階段,人們試圖總結成功的普遍模式,由波特領頭重點研究如何預測商機,創造商機以建立和保持公司的競爭優勢。人們對策略的實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價值鏈的概念及7S構架被用於研究為實現公司目標,如何構造企業的內部關係。19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策略的製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設計過程,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策略,策略規劃與實際結果間存在差距。策略需要根據外界條件的變化不斷地修改​​調整。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希望根據企業內部的資源和能力來製定策略。

策略管理思想史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