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英譯研究

ebook

By 趙娟 編著

cover image of 唐詩英譯研究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唐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以深邃的意境、精巧的思想、隽永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的文學發展產生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唐詩對提高詩學修養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古今中外許多翻譯大家都在為唐詩走向世界做著不懈的努力。早在19世紀末,英國漢學家翟理斯(Giles)就曾把唐詩譯成韻文,得到評論家的好評。如英國作家斯特萊徹(Strachey)所說:「翟譯唐詩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詩,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獨一無二的地位。」20世紀初期英國漢學家韋利(Waley)認為譯詩用韻不能因聲損義,主張把唐詩譯成自由詩或散體。他的譯詩實踐與理論開啓了唐詩翻譯史上的詩體與散體之爭。一般說來,散體譯文重真,詩體譯文重美,所以散體與詩體之爭也可以昇華為真與美的矛盾。唐詩英譯真與美之爭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把唐詩翻譯成英文是漢譯英中難度極大的工作之一。不過,「詩雖難譯,但還是可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的交流愈發頻繁,文化的共通空間越來越大,再加上新的翻譯輔助工具的出現,提高了唐詩的英譯質量,讓西方讀者體會唐詩之美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本書旨在梳理唐詩英譯進程中各個不同時代和譯家的翻譯策略與方法,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可資借鑑的方法和文獻資料。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了唐詩的主要派別及主要代表詩人的詩歌風格。第二章對唐詩英譯理論進行了梳理。第三章主要論述唐詩文化詞彙和典故的英譯策略。第四章收集了唐代詩人的部分名作,每首詩歌均選配三篇以上不同譯者的英語譯文,這些譯文均出自西方漢學家之手或是中國現當代翻譯大家筆下。本書對這些譯本的翻譯技巧和方法進行了歸納總結,從對比的角度進行了賞析。一首唐詩配上多首英語譯文符合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埃倫菲爾斯(Von Ehrenfels)首創的格式塔心理學所提倡的感知心理特點,即一首原作詩歌被翻譯成多個色彩各異的英語譯文後,我們閱讀這些譯文時仍能辨別出其原作是誰。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即同一原作被不同譯者翻譯成英語後絕不會完全相同,甚至還會在名家的譯文中發現誤譯、漏譯的現象,個中緣由希望讀者能自己從閱讀和欣賞中體悟出來。

唐詩英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