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上朝代更替的秘辛

ebook

By 汗青 著

cover image of 中外歷史上朝代更替的秘辛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篩選了隋唐、晚清以及羅馬與迦太基傳奇等中外歷史大事件,旨在使讀者對歷史產生興趣,了解真實的歷史,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本書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解讀,注重趣味性與資料的真實性,能給讀者帶來新鮮感,使讀者輕鬆了解歷史。收錄歷史事件包括了:■晚清最後一次文字獄1903年,一份中國報紙「蘇報」的命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份身處上海租界的報紙,因為種種「太過激烈的言論」而惹怒了清朝;朝廷本擬如踩死一隻螞蟻般嚴懲報館諸人,孰料卻為租界所阻,最終不得不以原告的身分,「降尊」與作為被告的報館諸人打了一場詭異的官司。這場官司,日後被視作「晚清最後的文字獄」。■丁戊奇荒:民族主義消解了農民起義「丁戊奇荒」被清廷官員稱為「此千古奇災,是鐵石心腸亦當淚下」的大饑荒:從1876年到1879年,整整持續四年;囊括山西、河南、陜西、直隸、山東五省,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川北;上億人受災,至少一千萬人餓死。其中尤以1877年、1878年為最烈,因這兩年干支紀年分別為丁丑、戊寅,故而史稱「丁戊奇荒」。這場饑荒,對囊空如也的晚清政權而言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傳統農業帝國下的「荒政」早已在天國之亂後被肢解得支離破碎,近代社會救濟和保障體系又遠未建立。但弔詭的是,如此慘烈的饑荒,前後四年,雖有不計其數的小規模民眾暴動,但最終竟然沒有一起暴動發展成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起義」。在政府控制力無法深入社會最底層的晚清時代,這簡直是個奇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蹟?■「公車上書」真相1895年3月,正值甲午戰敗,康有為偕弟子再度入京會試。多年後,類似描述——康有為在1895年領導上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並提出系統的變法方案,史稱「公車上書」,維新派由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了歷史常識。只是,越常識的東西,往往越遠離真相。■十八路反王:造反派的隱祕圈子與往事西元605年正月,是為大業元年。半年前,隋文帝楊堅病故,次子楊廣即位,他就是史上鼎鼎大名的隋煬帝是也。「大業」兩個字飽含了初登大寶的楊廣想要開創一番大功業的決心。可惜天不遂人願,僅僅過了十三個年頭,開科舉、通西域、征高麗、修運河的楊廣就被各路反王和門閥大族聯手幹掉了。按道理說,平民起義軍和高門大族是兩派完全對立的力量才對,但是在隋煬帝時期,這兩個對立的圈子卻很有默契地一致反隋。不同的是,義軍在明,門閥在暗。等到大隋氣數已盡的時候,以李淵為首的關隴貴族才站出來收拾爛攤子,從各路反王手中「接」過來一個較為完整的江山。隋亂唐立,歸根結底,還是寒門與豪門兩個圈子之間較量的結果。■羅馬與迦太基:雙雄沉浮記當羅馬由於勞苦和主持公道而變得強大起來的時候,當那些強大的國王在戰爭中被制伏的時候,當野蠻的部落和強大的民族被武力征服的時候,當羅馬統治的對手迦太基已被徹底摧毀,而羅馬在所有的海洋和陸地都通行無阻的時候,命運卻開始變得殘酷起來,把我們所有的事務攪得天翻地覆。那些能夠泰然自若地忍受勞苦和危險、焦慮和災難的人們卻發現,閒暇與財富對他們來說成了一種負擔和一種不幸。

中外歷史上朝代更替的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