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ebook

By 霍桑著

cover image of 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紅色——這種在中國人眼裡象徵熱鬧喜慶的顏色,則被清教徒賦予了罪惡的含義。提到清教徒,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反對陳規陋習的衛道士、倡導宗教改革的實業家、堅持真理夢想的新教徒。在改革遭到傳統權威的鎮壓後,他們橫渡大西洋,來到美洲,依據上帝的召喚與心中的藍圖,建起了一片「新英格蘭」理想國。除上述此優點外,清教徒既不矜功自伐,也不放縱恣肆,過著一種清心寡慾的生活。他們反對奢侈浪費,有的甚至反對一切形式的娛樂活動,連聖誕節都免了。霍桑(1804-1864)就是純正的清教徒後裔。祖上曾在新殖民地官居要職,其本人也曾在稅關供職。清教徒的傳統,給了霍桑家族顯赫的榮耀,也給予霍桑本人難以抹去的羞慚。這種心理促成了《紅字》的誕生,並貫穿本書始終。《紅字》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篇幅不長,内容可一言以蔽之:赫斯特·普林以有夫之婦的身份與他人相愛,誕下女兒,被判為罪人,並須終生佩戴標誌通姦的紅字「A」(Adultery「通姦」之意)於胸前。雖然赫斯特堅決不供出孩子的生父為何人,但其精於揣摩人心的丈夫卻嗅出牧師丁美斯戴爾的異常,從此,她丈夫化名為齊林沃思,接近並伺機報復牧師。小說的最後,丁美斯戴爾不堪良心折磨,終於道明真相,死在赫斯特懷中,而齊林沃思不久也憂悶而死。婚外情即便在自詡文明和法制的現代人看來,縱然算不上「罪」,也是種「過」,何況在故事發生的17世紀美國的馬薩諸塞新殖民地,清教徒會公開懲罰婚外性行為。霍桑選中這一題材來寫,並且賦予其厚重内涵,正是要抒發對清教徒自以為是的教義的不滿,以及藉此提出對祖輩武斷判決懲處「婚外性行為」所謂「犯罪行為」的異議。霍桑一開場就將赫斯特逼入了絕境——佩戴恥辱的紅字「A」,並在刑臺上曝曬三小時。這種經過總督和受人尊敬的牧師討論後一致同意的「仁慈」的處罰,已經斷絕了她為人的尊嚴與機會,使之置於無力反駁也無從解釋的境地。此後,赫斯特雖然活著,卻是人格缺失的殘廢。她呈現給世界的,則是一副不容侵犯的傲然態度。這雖表明她内心深處拒絕認罪,但其身其心,都已被烙上了「罪婦」的印記,永無洗清的可能。她唯一的機會,就是用善行獲得人們的認可,打消社會的敵意。在這樣努力的過程中,赫斯特覺醒了,所以她愈加悲哀。如果說,從前的不幸來自於她不該開始的婚姻,後期的不幸,則來自於孤獨——舉世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她獨特的經歷,賦予了她超越時代的思想與要求——人格獨立與婦女解放。一個社會對待女性的態度,反映了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個社會女性的追求,則說明了這個社會普遍的追求。不幸的是,在書中描繪的清教徒社會裡,這二者不約而同地讓人失望了。思考著的赫斯特看清了這一社會痼疾,同時也看清了這是一項希望渺茫的使命。於是,她把思維運用到另一項她認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任務上——拯救愛人丁美斯戴爾牧師。至此,書中二位主人翁的對比——赫斯特的責任和勇氣與丁美斯戴爾的軟弱和神經質,達到空前鮮明的程度。霍桑並不吝惜直接的批判與表態,但強烈的對比,更能激起讀者共鳴,霍桑深諳此道。「罪婦」赫斯特與世無爭的態度,與清教徒牧師們耽於享樂的對比;赫斯特對不斷加深自己痛苦的同胞付出的憐憫和引發的思考,與社會對她們的隔離與好奇之間的對比,讓人嗅到清教徒社會的陳腐,朽木不可雕,枯枝難為依。而小珍珠與生俱來的天真靈動,與社會歧視帶來的怪癖暴戾之間的對比,更硬生生地驗證了:在心智初開的世代,人們不是無法原諒罪犯,只是更喜歡站在審判者的高度。《紅字》另一偉大之處,在於它開創了心理分析小說的先河。霍桑不吝筆墨地進行了大段的心理分析,並透過環境描寫與氣氛渲染,或烘托人物性格,或闡明環境給人物心理帶來的壓力。尤其是丁美斯戴爾和齊林沃思之間你來我往的試探與防禦,活像在打太極,一招一式步步緊逼,卻都完美契合,讀者似乎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丁美斯戴爾緊張的呼吸,看到齊林沃思魔鬼式的微笑。《紅字》為霍桑贏得了極高的文學地位。愛倫坡稱其作品「屬於藝術的最高層次,一種唯

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