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緣‧心語

ebook 毛明祥藝術空間

By 毛明祥著

cover image of 墨緣‧心語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有一次向我談到書畫界「師」和「匠」的區別,以他的觀點,區別主要在於讀不讀書,書讀得好不好。通觀毛明祥,我以為他在書畫藝術上走的是師的路,他筆下的繪畫和書法,深深浸透著他在書畫上的學養。《樂山書畫院甲午集》收錄了明祥的一篇文章《人物畫創作構思談》,這篇文章應該是他向他的學生們授課的一份講稿吧!以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和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等,來分析這些名畫構思的妙處,切中要點,並給人深深的啟迪。實在說,他為學習者點亮了一盞明燈,燈光照到的正是人物畫構思的關鍵部位。從對張道興作品《讓路》的分析,我們看出他思想的深邃。曾國藩著有《挺經》,第一條說到一個貨郎和一個買菜的人在水田中的小路相遇,各不相讓的故事,兩人挺了一上午,誰也過不去。張道興的畫表現陳老總踩下水田為農夫讓路,對此,毛明祥說:此刻一下子就非同凡響,身居高位的將軍視人民為衣食父母。並由此引出:「人物畫創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整個過程可以長可以短,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你要表達的東西,而『抓得住』就必須有深厚的生活基礎,這是現實主義美術創作中重要的一環。」 一個畫家,需要抓住能感動人、能啟迪人、能鼓舞人的正能量素材,抓住的關鍵在於生活基礎和張道興般的敏銳。毛明祥的高明在於一語中的,向學生、也向讀者道出了他的積累和豁悟。在書畫方面,明祥首先是一個實踐者,同時也攀登在理論的高峰,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些創作隨想是值得人們重視的。如:「在山水畫寫生中,畫家的目光不是只停留一個景點,而是由視角觀察的不斷移動,由心生發的意形成對景物的取捨,由意境去引導去處理畫面。」峨眉山作為天下名山,畫者多多,有的聚焦於表象缺乏深層次探尋,有的鍾情於原始風貌無表情的描寫。前者表象,後者冷漠,探究起來,都是缺乏由景象到意象的深入。毛明祥由意境去處理畫面的良言,實在是一種深切的感悟,一種高明的引導。

墨緣‧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