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尚 欧洲宫廷的中国风 世界遗产地理第32期

ebook World Heritage Geography No 32:Chinese Style · World Heritage Geography

By World Heritage Geography

cover image of 东方风尚 欧洲宫廷的中国风 世界遗产地理第32期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中国元素缘何在欧洲王宫中大量出现?如果查阅资料就会发现,原来在17、18世纪的欧洲宫廷中,曾掀起一阵狂热的中国风。瓷器、丝绸、茶叶等进入欧洲的上流社会,从王室到贵族阶层,人们热衷于使用中国商品;中国元素成为品位和地位的标识。"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曾有欧洲人这样写到。连法国的君主路易十四都对中国风相当推崇。也难怪这股风潮能从宫廷流入民间,竟形成了长达三百年的一次东方影响西方的中国风。

这股风潮对西方的影响是有迹可循的。前几个月我去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就看到了一种与中国青花瓷类似的代尔夫特蓝瓷。当年中国的青花瓷在荷兰很受欢迎,但价格高昂,荷兰代尔夫特的瓷器厂便开始对其进行仿造,从而形成代尔夫特蓝瓷。这种受中国商品影响的仿制品在其他国家也有。欧洲的手工艺者通过模仿中国器物中的中国元素,还创造出众多中西结合的建筑和工艺品。

当然,器物的影响毕竟是浅层次的。其时,欧洲的思想文化界也对中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将中国作为参照系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推动欧洲的"中国风"向纵深方向发展。法国当时甚至还出现了一个重农学派,在此学说的影响下,法国王太子甚至仿效中国皇帝的亲耕礼而扶犁。这不得不说是一次中国风在欧洲盛行的实践。

回过头审视这段历史,你会发现,欧洲的这股中国风其实充满了对中国的误读与想象。欧洲人通过中国商品及极少数传象,这个"想象的异邦"与真实的中国误差极大,而直到19世纪中后期,当欧洲人进入中国,才打破了这种想象——"转眼之间,对中国的赞美、歌颂就开始被另一种否定性的话语所代替",中国风最终以近乎"断崖式"的方式终结。

目录

从城墙进入一座古城

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乐园

没冰箱,古人也吃冰激凌?

一次最具挑战的翻新

团扇变灯罩

东方风尚:欧洲宫廷的中国风

大师笔记:当想象照进现实

中国瓷:不易毁的风尚

洛可可:一场关于东方的臆想

英国收藏家与中国风物

黄嘉略:一个人的巴黎

欧洲园林中国调

土城:赤水河畔十八帮

翻越阿尔卑斯的世界遗产

"闯入"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

文促会主席王石与他的文化事业

洱海"休止符":全面关停,不能承受之痛

洱海居民失业记

莱茵河:九国合力治污

重见美丽的贝加尔湖

秦汉文明展:逝去的帝国荣光

解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元素

北极光下追寻丹普斯特

穿行巍巍太行山

固安柳编:一份手艺的修行

葡萄牙科英布拉:施了魔法的大学城

八色鸟,美丽与哀愁

鹿特丹的两座博物馆

水镜之庭

小刘的宝贝

东方风尚 欧洲宫廷的中国风 世界遗产地理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