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迷宮

ebook 一段以人性丈量中國的旅程 · flow

By 楊猛

cover image of 上海迷宮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楊猛的書有《史記》遺風。」

——楊繼繩,《墓碑》作者、史迪格.拉森獎得主

飢荒、內亂與外患構成了四○、五○年代以降的中國敘事,

在歷史洪流中被逐次掏洗的人性,最後如何與命運和解、共生?

中國從來不缺乏精彩故事,而是缺少對於歷史的忠實記錄。

睽違十年,楊猛又一中國觀察力作,盡現非虛構寫作名家風範——

跟隨楊猛的記者行跡走訪中國,一探這座龐大迷宮的詭密與真相。

===========================

本書是楊猛以記者分身行走中國,三次跨越「時」「空」的旅行。從上海孤兒的尋親迷宮,到白修德筆下的昔日中國,最後再進入西南邊境的法外之地,楊猛以獨特視角發揮記者筆工,以步行丈量中國,書寫出對過往中國隱藏於表象的人性面,真實而令人悚慄。

【輯Ⅰ_上海迷宮】

這是關於隱姓埋名的群體歷史,一段發生於五○年代,國家的孩子追尋血緣身世的悲劇。

揭開五○年代中國以「國家的孩子」包裝上海孤兒們的殘酷祕聞。有這麼一群在時代悲劇中迷失自我的人,年華老去之後試圖尋找落葉歸根之地。作者跟隨他們的腳步踏上尋親路,步入一段歷史與現實光怪陸離所交織的時光隧道。

【輯Ⅱ_白修德之路】

楊猛記者生涯最壯闊的行旅,現實與故聞雙線交錯,與白修德共譜穿越時空的歷史追索。

重走美國記者白修德於四○年代走訪中國的旅行路線,以途中見聞重溫逝去的新聞生涯,對照前人筆下所給予的故土震撼與人性試煉,記錄一段宛如野史般不被承認、卻又賦予抒情意義的個人意見。

【輯Ⅲ_薩爾溫江的戰士】

中國西南邊境的法外之地,宛如野蠻生長的國度,金錢利益與家族版圖的穩固是唯一法則。

本次貼身採訪堪稱是最危險的職涯見聞,楊猛遊走於西南邊境,記錄下沿途被視為禁忌與不見天日的人與事。在看似無序和混亂的邊緣地帶,有條理地爬梳當地金與權至上的家族對立,展現歷史敘事的多重視角。

===========================

這本書記錄的人性滅絕和人性復歸的故事,還原了一個時代的歷史。這種方式寫下的歷史,有血有肉,有情有景。

——楊繼繩(記者、作家,著有《墓碑》、《天地翻覆》)

這一群孤兒的命運,折射出時代、社會、人性的方方面面。但詳細瞭解他們過去與現在的存在方式,殊為不易。經過艱難曲折的努力,楊猛做到了。

——雷頤(歷史學家)

孤兒的尋親常常是徒勞的,但徒勞不等於沒有意義。楊猛先生耐心地將孤兒的努力與無力一一呈現出來,尋找親人的過程讓人絕望,也只有尋找可以緩解絕望。

——王曉漁(文化學者)

上海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