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怪客(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紀念版)

ebook 「交換殺人」的開創之作,心理驚悚的永恆經典!

By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cover image of 火車怪客(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紀念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每個人心中,都藏有那個想殺掉的他——

《天才雷普利》、《鹽的代價》作者海史密斯

名列20世紀五十大犯罪小說家,長篇小說出道作!

「未來一百年,我們會繼續閱讀她的作品。」

——全球暢銷懸疑小說《列車上的女孩》珀拉.霍金斯盛讚

希區考克一見傾心搬上大銀幕,成就影史經典《追魂記》

紀念版收錄詹宏志專文導讀及珍藏影像資料

作家生平 × 經典年表,一次收藏海史密斯的創作軌跡

絕版十四年,讀者引頸期盼,全新譯本推出

開創「交換殺人」手法——沒有動機,天衣無縫

火車上相遇的陌生人竟成一起下地獄的好夥伴?!

一場毛骨悚然的殺人邀約,

是通往自由的鑰匙?還是墜入深淵的陷阱......?

年輕帥氣的建築師蓋伊,困在妻子長年出軌的婚姻牢籠;富家子布魯諾,則恨透了父親的掌控,渴望擺脫束縛。在開往德州的火車上,兩人意外相遇,布魯諾向他拋出可怕的提議:

「交換殺人吧!我殺你老婆,你幹掉我爸。」

蓋伊當然拒絕,卻怎料布魯諾擅自行動,真下了手,而這只是惡夢的開始。布魯諾偏執糾纏,寄來一封封殺人計畫,步步緊逼,窮追不捨向他索求「回報」。蓋伊拚命掙脫、試圖逃離,卻發現自己早已深陷這場交易的羅網,直到無法回頭的那一刻——

蓋伊和布魯諾,究竟是敵是友,還是彼此深藏的另一面?

罪惡感如影隨形,這場愛恨交織夢魘,又該如何醒來?

海史密斯逝世30周年紀念

——獻給顛覆20世紀犯罪小說的獨行者

絕版十幾年,經典回歸!《火車怪客》與《雷普利》系列五部曲隆重再現。此次全新版本為紀念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特別收錄重量級專文導讀、延伸閱讀、珍貴影像資料與作者生平年表,帶領讀者深入她的創作世界。

她書寫犯罪,實則解剖人心;她筆下的謀殺,終究繞不開「罪惡感」的糾葛。她曾說,自己這輩子從未寫過「犯罪小說」,只是講述一個故事,而故事裡有時出現暴力,有時則發生謀殺。在保守的50年代,當犯罪小說文壇仍由男性主導,她打破推理/偵探小說的既定框架,將目光投向犯罪者內心,讓讀者從本來正義的位置,逐漸與主角遊走在道德的邊緣,感受那份無可逃避的不安。

驚心推薦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終於意識到,自己不是理性的動物。原本訴諸「邏輯解決一切」的推理小說,此時也轉變為「探究人心闇面」的犯罪小說。面對廢墟,人心對秩序的重建充滿渴望,迎來更繁榮的社會。同時,繁榮社會下的個人挫折感卻也更勝以往。「交換殺人」的荒誕提議,恰好成了撩動人心背叛道德與法律,激發暴力渴望的觸媒。在鐵道上穩定行駛的火車,由於一場陌生的邂逅而失控、出軌;看似偶然,卻是一則「命運終究是必然」的寓言故事──《火車怪客》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誕生的經典。

——既晴,犯罪作家

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沒有一行字,不風格絕倫。從極深的寂寞中,萃取出關於人的「無人之境」。所有的緊張刺激,都來自這個「人是什麼?」的臨界問號。說海史密斯是在無道德海洋中的長泳健將,或是推理創新者,都遠遠不夠。《火車怪客》渾然天成地講述了「無人可愛」與「愛上非人」兩種悲劇的纏綿交織——現代的讀者可以更細緻地辨認性別與同志展演。厭女?是的,但也是「厭女剖析」。邪惡?是的,同時也是「邪惡透視」。無與倫比的美麗。

——張亦絢,小說家

綜觀推理小說史,會發現女性作家很多時候比男性作家更加激進、更加前衛。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正是其中一位。1950年出版的《火車怪客》並不是一本厚重的小說,劇情甚至寥寥數語就可說完,但海史密斯將模糊的道德困境、反派角色之間的心理博奕等等無法簡單正邪畫分的元素帶入這個故事,讓70多年後的讀者跟著她走了一趟仍舊難以輕易選邊站的心靈旅程。

——張筱森,推理小說愛好者

火車上遇見的怪異陌生客,究竟只是單純的偶遇,或者那是命運給予我們的震耳警鐘?那細微而詭譎的人心,在這趟看似單純的旅程裡,如一筆一筆的鉤針,漸漸編鋪出宿命與機遇的圖毯......轉折出奇卻合乎常理,料想不到的事態與幽微深密的人性,最終驚嚇了我們的也許不僅僅是小說情節的幽詭難測,更是人生本身那本就難以捉摸的尋常與無常。

——崔舜華,作家

齊聲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冬陽(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

沐羽(作家)

李屏瑤(作家)

李信瑩(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臥斧

高翊峰 (小說家)

郝譽翔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路那(推理評論家)

詹宏志(作家)

騷夏(詩人)

國際好評

海史密斯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這個世界既幽閉又荒謬,每次進入其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一種隱約的危險感......她是一位『懸念的詩人』。

——格雷安.葛林,20世紀英國文壇大師,著有《沉靜的美國人》

《火車怪客》是一部讓人道德失重的驚悚小說:如同後原子時代的《罪與罰》。

——《洛杉磯時報》

一部情緒低迷且令人不安,探索內疚與偏執的作品......《火車怪客》是她的首部小說,但海史密斯那種焦慮不安的預感早已成形。

——雷納德.卡蘇托,紐約福特漢姆大學英語系教授,著有《冷硬派的感傷:美國犯罪故事的秘密歷史》(暫譯)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在她的第一部小說《火車怪客》上展現了她所有的長處,尤其是她能深入挖掘普通美國人的心靈和靈魂,揭示他們的道德缺陷。

——彼得.史汪森,美國著名犯罪推理小說家,著有《有些人活該被殺》、《有些人就是該死》等書

遊走於死亡恐懼、焦慮不安和非單純意外之間......海史密斯在沒有依賴任何超自然機制的情況下,成功營造出一種接近神秘的效果。

——《紐約時報書評》

海史密斯的小說令人不安至極,無可匹敵......像惡夢一樣,讓我們整晚輾轉難眠。

——《紐約客》

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為驚悚小說作家雖然沒有錯,但不足以概括她的作品;她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學性,深刻的心理分析,並且讓人著迷得無法釋卷。

——《周日泰晤士報》

海史密斯的小說會改變你對文學正義的理解,動搖你心中的正邪標準。她巧妙地扭曲了讀者的道德感,真實世界的道德秩序似乎變得不再穩固。

——《克里夫蘭誠懇家日報》

令人著迷......不建議心智脆弱或容易受影響的人閱讀。

——《華盛頓郵報書評》

火車怪客(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紀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