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荣格与沃尔夫冈·泡利。 灵魂的量子纠缠。

ebook 心灵与原子在同步性理论中的交汇。集体无意识与量子物理学的奥秘

By Bruno Del Medico

cover image of 卡尔·荣格与沃尔夫冈·泡利。 灵魂的量子纠缠。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20世纪欧洲文化史中,鲜有像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与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先驱之一沃尔夫冈·泡利之间的相遇般令人着迷且难以置信的事件。他们于1932年开始的合作,持续了二十多年,代表了心理学与物理学边界领域最大胆的探索之一。

这场独特的合作发生在一个特别动荡的时代。合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欧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留下了一笔沉重的不安遗产。接踵而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由政治和文化动荡预示。然而,当时的知识氛围却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新思想席卷物理学、哲学和心理学领域。荣格在苏黎世带领一群学者和治疗师,致力于探索一种能够解释人类伟大神话、宗教和符号的深度心理学。泡利也身处苏黎世,在物理研究所工作,此前他在1925年参与提出了以他命名的排斥原理。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原子物理学。

荣格对科学充满兴趣,但他也意识到科学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将现实简化为可量化的事物方面。保利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但内心不安,在母亲去世和婚姻失败后,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个人危机。1932年,他向荣格寻求心理治疗咨询。这次会面开启了一段 令人惊叹的对话,一半是治疗,一半是哲学。这段对话留下了超过八百封信件,多年后出版,如今被视为一个独特的歷史事件。

荣格在保利身上看到了一个非凡的对话者。保利是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堡的朋友和同事,1945年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他的科学严谨性并不排斥对无意识、象征主义和梦境等主题的敏感性。事实上,保利用他的梦境激发了荣格:这些梦境充满了原型符号、曼荼罗和炼金术符号。保利梦见一个"阴影世界",其中充满了神秘的动物、轮子和十字架——荣格将这些图像解释为在科学理性与精神本能之间寻求平衡的象征。

在此基础上,同步性理论应运而生。荣格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了这一概念,并于1952年在与保利合著的著名论文《同步性作为非因果联系的原则》中首次完整阐述。同步性描述了心理事件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有意义的巧合",这些事件并非由物质原因连接,而是由共同的意义连接。这是一个敢于质疑经典因果律的理论,而因果律是自牛顿以来支撑现代科学的支柱。

1948年,在荣格位于库斯纳赫特的著名"心理俱乐部"中,泡利向专注的听众阐述了他的观点:"或许存在一个层面,物质与心灵是同一现实的两个面向。"这一观点预见了当今关于神经科学、意识起源以及科学知识边界的诸多讨论。

荣格与泡利的合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启发了玛丽-路易丝·冯·弗兰茨(Marie-Louise von Franz)等学者,这位分析心理学家曾是荣格的助手,以及物理学家大卫·玻姆(David Bohm)。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与量子纠缠的奥秘,持续暗示着心与物之间的界限可能不如传统科学所认为的那般清晰。

卡尔·荣格与沃尔夫冈·泡利。 灵魂的量子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