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說聊齋

ebook 生靈萬物女性獨立鄉土之美,成就文學與自然的跨時代對話

By 魯樞元

cover image of 天地之中說聊齋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遣春溫於筆端,藏仁心於字裡穿越三百年,《聊齋志異》被賦予的新視角帶你走進蒲松齡筆下充滿靈性與荒野之美的天地萬物【生態視角下的聊齋解析】本書從生態文化的角度切入,重新審視蒲松齡的經典之作《聊齋志異》。蒲松齡的文學創作超越了時代,展現出深刻的生態精神。他將人類、動植物及自然萬物視為有機整體,體現了「萬物有靈」、「人與自然共存」的思想。蒲松齡提倡善待萬物,批判人類中心主義,並以小說中的非人反映出一種尊重生命的價值觀。【文化背景與創作精神】蒲松齡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動盪時期,鄉村與自然構成了他創作的重要基礎。本書詳細分析了《聊齋志異》與鄉土文化的深刻連結,並探討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如何影響作品的內容與精神特質。《聊齋》中的故事多發生於荒野、林間與鄉村,展現了蒲松齡對鄉土、自然的深厚情感。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鄉野之美,並以「狐」、「鬼」等超自然形象隱喻了人性與自然間的複雜關係,表達出對樸素天性的守護與對荒野生命的讚頌。【生態倫理與性別關懷】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以超越時代的眼光描寫了許多充滿生命力的女性形象,她們勇敢、自由且富有獨立精神,體現了早期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同時,蒲松齡也關注健康的情感與性關係,並藉此構築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的基礎。本書從生態倫理的角度闡釋《聊齋》中的人鬼戀、動植物與人類的相互救贖等情節,分析其蘊含的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理念,以及對女性獨立與自由的歌頌。【天地之中的文化共鳴】本書作者強調,蒲松齡的生態精神與當代生態運動中的「非人類中心主義」與「土地倫理學」不謀而合,並引述莫言與閻連科等作家的評論,展示《聊齋》對後世文學創作的深遠影響。本書立足於嵩山腳下的中原大地,結合作者的生活閱歷,從自然與人文、地方與全球的多重視角,為讀者提供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閱讀方式,展現了《聊齋志異》作為文化遺產與生態典範的獨特價值。本書特色:本書透過「隨筆」、「漫談」、「札記」等方式,融入歷史考據、現實見聞與個人感悟,向讀者鮮活地呈現《聊齋志異》中的天地精神與鄉土情懷。從荒野、鬼狐、女性形象到土地倫理,深入分析蒲松齡如何以柔和、厚道的筆觸呼喚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本書內容輕鬆而富啟發性,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與文學趣味的佳作。

天地之中說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