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

ebook

By 葛亮

cover image of 靈隱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活著,不只要渡人,也要渡己

第十屆紅樓夢獎首獎葛亮,又一長篇力作

一樁倫常血案,父與女,從此踏上截然不同的命途......

脫胎自香港社會事件,執念與放下、和解與告別。

  連粵名,南華大學教授,生於香港,留過洋,看的、學的,是科學與理性。但連粵名一如其名,把自己活得在地、活得傳統。飲食對他而言,不只是吃,而是一種時節的對應,一種對原鄉福建的連繫,更是一種對香港在地的認同。就像吃潤餅那樣,他用飲食、器物、街巷、人情,在自我、家庭、城市之間,整理出一套有條不紊的秩序。然而,如此安然於世的人,何以在家業、事業有成後,卻淪為殺妻重犯?

  他說:「她活著受了許多苦,我只是想讓她解脫。」可真的是他動的手?若真有其因,那又是什麼,使他與曾經心靈相契的妻子,最終走向無可挽回的結局?他向來對世事抱持幾分淡漠,卻又在俗世之中與命運角力。這場博弈,他到底贏了?還是輸了?

  連思睿,在父親被指控殺害罹患精神病的母親後,帶著年幼的兒子阿木,獨自面對一個對她極不友善的世界。她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無法承擔她命運的丈夫。為求內心的安定,她投身佛堂,成為義工,也因此結識了木雕匠人段河。段河的過往如同一條分支錯綜的河流,溯流而上,竟能看盡時代的繁華起落;看他歷經滄桑後在現實平靜流淌,彷如映照自身,她才明白面對再難的事,誰又能輕易說放棄⋯⋯ 

  將念執起,亦需學會放下。活著,不只要渡人,也要渡己。讓身在城市俗塵中的自己,有能力建築出一座安放心靈的園林。

好評推薦

專文推薦

何致和|作家

掛名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甘耀明|作家

鍾曉陽|作家

閻連科|作家 

《靈隱》以空間地景、飲食風味與城市變遷,展現懷舊情懷與現代化隱憂,深刻探討傳統與現代的拉鋸、自我迷失,以及理想與現實的掙扎,映照當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文化適應。葛亮的書寫不僅富含人文關懷,更折射出社會變遷中的情感與價值轉變。

──何致和|作家

《靈隱》取材自香港真實的殺妻事件,深掘人性的掙扎與擺盪,無論直面衝撞,或隱於塵煙,皆處理得恰如其分。仍處在創作高峰期的葛亮,從未退潮,也不退縮,再次以《靈隱》展現他的小說巧思與企圖,讀了無不欣喜。

──甘耀明|作家

這是給愛看奇情故事的小說老饕如我看的小說。抽絲剝繭,九轉迴腸,處處驚奇。也是給愛看細節的細節控讀者如我看的小說。從煙火人間到香火殿堂,那一茶一飯,那氣味、光線、鄉音,讀著便恍惚了起來。而筆鋒轉處,一個跨古今的逺景,橫看成嶺側成峰。這是葛亮。

──鍾曉陽|作家

葛亮的寫作是值得信賴的。當《靈隱》將他此前寫作中「與生活的距離」拋開時,一種對人、家庭和世界的熱流,便流淌在了這部小說中,從而使作家的才華不僅發光,而且飽含了血熱。

──閻連科|作家

靈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