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ebook 國際安寧醫療專家的30個臨終紀實

By 凱瑟琳.曼尼克斯

cover image of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之書

入圍英國惠康圖書獎

亞馬遜書店4.6顆星、豆瓣9.3高分評價

很多人不怕死亡,

恐懼的是對最後一段路的未知。

從30個真實故事看清死亡的樣貌,

你就能活得更好、死得更好。

正因為每一天都在倒數計時,

才讓每一天成為無比貴重的禮物。

40年經驗傾囊相授,寫給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你是否曾注意過,在日常對話中、新聞媒體上,經常會用「走了」、「失去」等暗喻來代替「死亡」?若我們無法說出死亡,又該如何談論死亡?我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臨終照護,或是在所愛之人臨終之際支持他們?

身為安寧療護醫師、照顧過無數臨終患者,作者曼尼克斯說:「你永遠不會習慣跟他人的哀慟靠得那麼近。」面對死亡的工作,總令人感到深奧、敬畏,有時也難以承受。

死亡或許是晦暗的,卻也能在其中看見人類韌性、希望和愛的光點。曼尼克斯醫師透過對生命、死亡及其間隙的深刻思考,描繪出溫柔面對死亡的可能性,也展現了生命結束時意想不到的美麗及尊嚴。

有時,患者能夠贏得延長的珍貴時光;但有時候,延命可能是殘酷的,死亡才是必要的慈悲。每個人想要的「善終」各不相同,我們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謝幕並離開這個舞台。

透過安寧療護領域的親身經歷,曼尼克斯醫師將帶領我們探討:

.治療原本是為了拯救生命,為何有時會變成延後死亡的干預手段?

.死亡是你與家人朋友可以討論及發問的事情嗎?

.你知道所愛之人在臨終時希望獲得何種照護嗎?

.萬一你突然病危,你的親友會知道你想做哪種治療嗎?

.你會選擇接受只能延命、但無法恢復生活品質的治療嗎?

我們都會死,但我們都害怕死亡,而每個人對死亡的恐懼各有不同。現代醫療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長壽,然而,死亡如今成為我們選擇避開的話題。

陪伴數千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曼尼克斯醫師因此親身體會到,面對死亡的準備愈是充足,就愈能減少恐懼,也更加平靜。死亡帶給我們的最重要領悟,是活在當下,帶著感恩與寬恕回顧過去,並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單純事物。

癌末少女給母親的告別禮

19歲的癌末女孩瞞著父母,每晚硬撐著身體親手縫製靠枕,作為給母親的告別禮物。她希望在她離世後,母親在最思念她的時候,看見靠枕便能想起她永伴身旁。

你想要留下什麼傳承?或許是捐贈器官,或許是為所愛之人準備回憶盒。學習直呼死亡的名字,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便能化悲傷為勇氣。

再也用不到的牙刷

老先生的太太突然過世,三個月後,他將太太的牙刷丟掉時,才真正感覺到她永遠不會回來了。但那些喪慟只是開端,他接下來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用全新的方式與悲傷共存。

每個人的一生中只有兩天的時間不到24小時,就像書擋一樣夾在人生的兩端:其中一天我們每年都會慶祝,但另一天卻能讓我們真正看清生命的可貴。

活在謊言中的深情夫婦

一對結縭50年的夫婦,妻子罹癌,丈夫卻不願讓醫師告知她,認為她會承受不住。其實妻子早已知曉病情,卻也選擇隱瞞。他們因為不想讓心愛的人難過,雙雙活在孤獨的謊言中。

壞消息可能令人卻步,但若不說實話,可能令人感到毫無依靠。鼓起勇氣與所愛之人討論噩耗,才能互相支持,共同面對,分擔悲傷與憂慮。

活著是珍貴的,或許當我們心中牢記人生盡頭,才最能領悟這個道理。

暖心推薦

朱為民|臺中榮總家庭醫學科主任

柚子甜|心靈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伊妃|送行者

陳志金|ICU醫生

常佑康|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醫師

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郭憲鴻(小冬瓜)|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

謝宛婷|奇美醫院緩和醫療中心主任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