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ebook 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 · 黑盒子

By 小熊英二

cover image of 1968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 第八屆角川財團學藝獎得獎作 §

小熊英二最重量級的歷史社會學巨作

歷經15年等待,中文版終於面世

小熊英二印簽扉頁 X 台灣版序 X三篇專家導讀別冊

1968,日本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

一整代年輕人為何走上革命之路?留下什麼遺產?

村上春樹、坂本龍一、上野千鶴子曾經歷的全共鬥時代,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要讀懂日本團塊世代,不可不讀本書!

小熊英二全面剖析1968運動的巨作

帶你看懂改變日本現代史的關鍵年代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日本,「新左翼」、「全共鬥」、「武鬥棒」、「粉碎安保」、「大學解體」、「自我否定」曾經構成一個世代的關鍵字,年輕的大學生和高中生紛紛戴上頭盔,拿起木棍,封鎖自己所在的校園,並走上街頭和警察搏鬥。事後,他們之中的參與者以浪漫的口吻回顧自己的青春,而持相反的立場的論者則將此視為極左派的暴力行動。

  然而,究竟「全共鬥時代」的反叛是怎麼一回事?如何解釋在日本經濟高速騰飛、邁向富裕的年代,竟然發生青年集體反叛,意圖推翻體制的行為?

  在本書中,歷史社會學家小熊英二試圖擺脫對「全共鬥時代」的既定印象和迷思,從社會科學的方法考察為何會出現青年反叛的現象,並思考今日的我們能從中汲取的教訓。他從日本戰後的時代背景談起,深度描繪了全共鬥世代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環境,並解析年輕人面對從「近代」邁向「現代」的時代劇變所造成的心理衝擊和欲求不滿,從而走上反叛之路。

  本書也是一部鉅細靡遺、深入淺出的歷史作品,主題涵蓋新左翼黨派的演化發展、日本各大學和高中鬥爭的來龍去脈、1970年的典範轉移,乃至著名的事件如東大安田講堂攻防戰、聯合赤軍事件,作者都援引了豐富多元的史料,寫下精彩翔實的紀錄。

  無論是希望認識那個時代的入門者,或是本就熟悉相關主題的專家,本書都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四大冊,是小熊英二最重量級的歷史巨作,榮獲第八屆角川財團學藝獎。

  兼具宏觀和微觀視角,俯瞰日本現代史最震撼人心的章節!以海量資料再現全共鬥世代的革命青春,探究青年集體反叛的根源,又為日本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那是川本三郎「愛過的那個時代」,也是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的大學生活,是坂本龍一參加過的高中鬥爭,也是三島由紀夫與東大全共鬥的史詩辯論......,要讀懂日本全共鬥世代,不可不讀本書!

  中文版獨家收錄小熊英二撰寫的「台灣中文版序」,以及印簽扉頁。

  收錄約20張珍貴的歷史現場照片,深化讀者對全共鬥時代的認識。

專文導讀

  安井伸介|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張政傑|東吳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羅皓名|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員、本書譯者

 

共同推薦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暨執行長

  吳叡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阿 潑|文字工作者

  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傳媒研究院助理教授

  許恩恩|作家、《變成的人》作者

  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詹亞訓|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顧玉玲|作家

  (按姓氏筆劃排列)

  第八屆角川財團學藝獎(2010年)得獎作評審評語

  「小熊英二屬於未經歷該場運動的世代,由該世代針對一九六八年前後蓬勃發展的學生運動進行根源性的總結,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同時也是一項令人稱快的舉動。說其必然,是因為身為當事者的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們,並未能具備如此宏觀的視野,也難以做出客觀的判斷。顯然,若非與該時代保持一定距離的研究者,並無法書寫這般的『現代史』。另一方面,說是令人稱快的舉動,係因小熊英二乃聰慧過人的寫手,正因如此,方能完美地描寫這段即便在歷史上也屬於異於尋常的時代。除了小熊英二,大概沒有任何人可以達成如此完整的描述。」──鹿島茂(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部教授)

  「小熊英二的浩瀚研究。憑藉其學識能力,透過龐大的史料重現了當代史的光與影,而且兼具諦觀全局之趣,乃為獲獎的合適之選。」──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我們假裝已完全忘卻,但實際上卻無法忘懷。這本上下兩冊共超過二千頁的巨著,重新告訴我們那段不該遺忘的歷史。本書讀起來令人感到身歷其境,讀完後將感受到兩個特點。其一,其敘述方法十分成功;其二,除了敘述之外,本書也使用另一種書寫策略,即對讀者提出今後共同思考的部分。無論是活過該時代的人們,或者於該時代過後出生的人們,都必須重新思索這段背負著過往的歷史真實,更何況這段歷史還具有當今日本社會值得借鏡的價值。」──福原義春(資生堂名譽會長)

  「本書是對一九六○年代席捲日本列島的『學生反叛』,做出的一份當代診斷書。它羅列了捲入運動的各色人等的證詞,就算當作一部紀錄片來看,也足稱異色之作。作者雖屬該時代之後的世代,但本書卻不僅止於後見之明式的形式性概括,而是作者對自身內在能量進行總動員,與探討標的進行直球對決。作者透過靈活的筆觸,從多元觀點進行思考,亦是本書的另一亮點,除了『令人欽佩』一詞之外別無形容。」──山折哲雄(宗教學者、思想史學者)

推薦語

  「在作者看來,綜合驗證日本『1968』的著作並不存在,所以他要使用歷史途徑還原『1968』。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本書瞭解日本『1968』的面貌。而且,由於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第一手文獻的引用,所以透過本書,我們能夠接觸大量第一手文獻。」──安井伸介(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此書處理的資料豐富,範圍亦遍及日本各地,成為一本超過千頁的厚重論著......可以說是一個試圖總結日本『1968』的巨大嘗試,同時也是歷史化的里程碑,但並非意味著此即為唯一版本的歷史。」──張政傑(東吳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本書不淪為當事者的『自我陶醉』、『神話』與『英雄事蹟』,而是藉由壓倒性的文獻資料整理與簡潔明瞭的解釋,為非處於該時空的讀者開拓出了一條得以有效進入的途徑,這無疑確立了本書在『一九六八』研究領域裡的代表性意義。」──羅皓名(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員、本書譯者)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