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

ebook 文創者 HC

By 艾蒂安.巴禮巴

cover image of 言論自由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表達自由是所有權利得以實現的前提,

只有通過表達自由,公民才能積極參與政治,

表達自己的需求及意見,並對抗任何權力。

——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洪世謙

《言論自由》主要由三篇論文組成,探討當前的民主困境與言論自由的緊張關係,皆圍繞著二〇一五年的「查理週刊事件」。該事件引發了對宗教褻瀆、媒體審查與言論自由的激烈爭論,而身為法國公民的作者巴禮巴選擇挑戰主流立場。他認為,唯有真正落實言論自由,社會的各種意見才有可能產生對話,避免社會更進一步分裂。

當代的言論自由,至少面臨兩種內在困境。其一,在因主張多元價值而逐漸去政治正確的浪潮中,各種價值都可以宣稱它們亦是多元價值的一環,並因此享有言論自由。於是面對性別、種族、階級等議題時,我們無從判斷是否該禁止某些歧視性言論甚至是結構暴力性的制度,因為禁止了某些言論,言論自由是否還能稱之為言論自由,這樣的國家是否還能宣稱自身為民主國家。其二,在後真相的年代中,巨量資訊、生成式AI等,使得真偽難辨,甚至什麼是真相都難以討論。當我們無從判斷什麼是假訊息、什麼可被視為認知作戰?我們是否可以禁止某些消息來源,或某些團體的言論?然而,一個禁止訊息傳播的國家,還可以宣稱是保障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嗎?

台灣近年來,「滲透」、「認知作戰」與「反戰」等議題,屢屢掀起輿論風暴,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言論自由。然而,當各方聲音陷入對立,彼此互相攻訐,真正的批判與省思空間卻逐漸被壓縮,「審查」正在悄悄改變公共討論,巴禮巴的《⾔論⾃由》不僅挑戰傳統的言論自由,還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建構「公共交流的利益」,確保自由言說成為真正的社會資產,同時提供深刻的反思與不同視野,鼓勵人們重拾對話空間,追尋民主社會的真正價值。

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