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ebook 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奇妙與強大。找到適合的環境、發揮優勢的能力,好好做自己就行! · Finder

By 稻垣榮洋

cover image of 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誰說鳥一定要飛,鴨嘴獸應該被分類,樹懶就不能活得慢一點?

每一種個性,都是為了生存所演化出來的武器。

沒有理所當然要怎麼做,不是非得像別人帥氣地活,

你只要是你,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本書將翻轉你對生物、對自己的預想和成見,讓自卑感退散、讓自信心重建!

Openbook好書獎《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生物實寫版

星野源、橫尾忠則齊聲讚賞的科學人文作家 稻垣榮洋 暢銷新作

【奇妙生物知識 + 有趣動物插畫 + 溫暖自我啟發】= 有料、好看又療癒的跨界知識讀本!

專業審訂、推薦

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各界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李貞慧 譯者、閱讀推廣人

邱明成 蘭雅國中自然科老師、師鐸獎得主

蔡任圃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師鐸獎得主

盧俊良 岳明國中小自然科教師、「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

鐘 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樹懶愛睡少動不是天性怠惰,而是為了不被敵人吃掉?

童話裡的壞蛋大野狼,其實是愛家愛小孩的稱職父母?

豬總被說成又笨又胖,但體脂率可是比超模還低?

螞蟻一不小心就會被踩扁,生存技能卻是昆蟲界最強?

禿鷲會禿頭不是長不出毛髮,而是有預防污染的清潔作用?

是鳥就一定要飛嗎?企鵝、奇異鳥為什麼寧可放棄飛翔的能力?

非洲最兇悍的動物不是獅子或大象,而是悠悠哉哉慢吞吞的河馬?

這個世上根本不存在無趣的生物。

會有生物被認為無趣,只是因為覺得無趣的人類自己很無趣。 ——稻垣榮洋

不管有殼或無殼、有腳或沒腳;會飛或不飛、卵生或胎生,

生物之所以各式各樣,自然有它的道理。

不同的生物,就有不同的生存戰略;環境改變,演化的答案也跟著改變。

就算是蝸牛、毛毛蟲、螞蟻、豆芽、雜草、樹懶、鬣狗、鴨嘴獸......

這些在人類眼中似乎總扮演著配角、或是屈居弱勢的生物,

同樣也有著獨一無二的技能與戰略,才能克服艱難的環境挑戰,存活至今成為「演化勝利組」。

在本書中,科普作家稻垣榮洋就要讓這些「邊緣」生物升格為主角,

藉由生動鮮活又富含知識趣味的描述,

帶著我們貼近地看看它們鮮為人知的樣貌,進而驚訝地發現,

其實它們都是低調的生活高手,而那些人類覺得負面、有缺陷的特質,

都是生存繁衍必備的絕妙武器,甚至在生態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文版並邀請科普圖文作家新夭繪製全新插畫,讓閱讀體驗加倍充實而有趣!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會察覺自己對許多生物的認識,

往往流於淺薄或表象,也常被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影響。

而認為它們「無趣、弱小、不討喜」,只是人類自以為是的論斷,

很多特質只要換個視角或情境去衡量,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和意義。

稻垣老師同時也以溫暖、詩意的生命視角,

將生物的「多樣性」、「個性化」生存戰略延伸對應到人類的自我成長,

鼓勵我們發掘內在的個性、積極求知與學習,活出自己的光采與生命力;

而每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欣賞,

讓所有人盡情發展自己的特殊性,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對這個世界的貢獻。

稻垣老師再次向我們驗證了,多樣性不僅是生存演化所必需,

也是文化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更是極致的生命之美。

【你不知道的生物內心話】

毛毛蟲——好好吃飯和長大,就是我的職責

毛毛蟲是蝴蝶或蛾的幼蟲,蝴蝶很美,毛毛蟲卻很醜。

既然是蝴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長成小小蝴蝶,變得更漂亮一點呢?

為什麼神要創造毛毛蟲這種醜陋的生物呢?

在空中優雅飛舞的蝴蝶和只會在地面爬行的毛毛蟲,明明是同一種生物,為何模樣卻大有差異?

這是因為昆蟲的成蟲和幼蟲,兩者的職責有著明確的劃分。

昆蟲的成蟲會靠著翅膀移動,擴展自身的分布範圍,還能增加與其他個體相遇的機會,最後繁衍留下子孫。

相對於此,毛毛蟲這些幼蟲的職責,則是順利長成成蟲。

一般生物都具有自然成長的能力,但昆蟲長為成蟲後,身體受限於堅硬的外殼,就再也無法長大了,有能力成長的只有幼蟲時期。

因此,幼蟲吃下的所有食物,都是為了打造出成蟲的身體。幼蟲吃得越多,就能長成越大的成蟲,所以毛毛蟲才會每天都在吃吃吃、不停地吃。

之後,毛毛蟲會變成蛹。蛹幾乎不會動彈、也不攝取食物,外表看來像是停止生長,內部卻發生著從幼蟲到成蟲的巨大變化。

對蝴蝶來說,無論是毛毛蟲或蛹的時期,都是不可或缺的歷程。

而毛毛蟲、蛹、蝴蝶,三者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毛毛蟲有毛毛蟲的職責,蛹也有蛹的功能。

沒有必要急著變成蝴蝶。重要的是,在毛毛蟲時期,就努力做一隻毛毛蟲;在蛹的時期,就好好度過蛹的階段。

對昆蟲來說,幼蟲和成蟲截然不同,大人不是變大的孩子,孩子也不是變小的大人。

所以啊,就算毛毛蟲長得和蝴蝶不一樣,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專業審訂、推薦

  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各界推薦

  李貞慧 譯者、閱讀推廣人

  邱明成 蘭雅國中自然科老師、師鐸獎得主

  蔡任圃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師鐸獎得主

  盧俊良 岳明國中小自然科教師、「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

  鐘 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按姓名筆劃排序)

  這本書選了不一樣的題材,帶大家認識那些「不體面」、「遲鈍」、「不起眼」和「麻煩」的生物。以前你沒有愛上這些生物,是因為你不知道它們帥氣的那一面,原來它們可都是低調的生活高手呢!這些生物歷經了幾千萬年才演化出這些構造、行為,如果看得懂它們各自用了什麼妙招活在地球上,你會讚嘆它們的成就,說不定還能偷學幾招當靈感擺進工作裡,或是收起來做為人生哲學的參考。——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陳俊堯

  書中解答了許多的「為什麼」,每種生物的特徵都是經由環境與基因的影響所演化而來,而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從生物多樣性一路聯想到人類的發展,一切本來就充滿著各種差異。對教師而言,每個學生的能力、志向不同,又何必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個標準上衡量;對學生來說,適應與尋求最佳解,就是可以從生物身上學到的受用啟示。這本好書值得推薦!——蘭雅國中自然科教師、師鐸獎得主 邱明成

  好有趣的一本書,在許多人眼中不體面、遲鈍、不起眼、麻煩的生物,原來也有那麼多內心戲啊!作者描述這些生物們不受限於天生的劣勢,轉而善用自身的優勢努力活下去,讓人心有戚戚焉。面對挫折與挑戰,與其做個自怨自艾的躺平族,不如師法生物們活出自我的韌性,讓人生充滿希望與動力。——岳明國中小自然科教師、「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 盧俊良

  蝸牛在我眼中是「藝術」,但人類總取笑牠們「遲鈍」或「無趣」,甚至質疑「為什麼神要創造這種無趣的生物」。作者說,認為蝸牛無趣的人類才最無趣,這一點與我所見略同。世界上每種生物的特質,都是為了生存而演化出來的武器,只有人類會帶著偏見去歧視牠們。蝸牛不在乎人類怎麼想,但我想反問:「為什麼神要創造人類這種四處破壞地球,自私、貪婪又無趣的生物呢?」——日本美術家 横尾忠則

讀者佳評

  作者藉由各種動植物提醒我們,無論我們擁有何種個性,都必定有其意義,畢竟這都是歷經無數次慘烈的演化戰爭後存留下來的結果。希望每個拿自己跟他人比較的人,都能看看這本書。

  越了解生物的生存戰略,越會對各種生物產生興趣,連漫長的演化過程都讓人感受到某種浪漫。是啊,生物原來的樣子就很好,我們原來的樣子自然也很好。

  一直以為「原來的自己就很好」這句話只是一種精神安慰,但作者透過解說生物的個性,讓我明白所有的演化、甚至是退化,在自然界都是必要的。保有「多樣性」,才是最佳的生存戰略。

  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個性並不平等,確實有強弱或能力上的差距;但強大的生物不見得存活到最後,弱小的生物也絕非一定被淘汰,所有的「差異、不同」都只是生物賴以存活的手段。無論是什麼個性,只要能讓生命延續,就有其價值和意義。

  「所有人的出生都來自機率極低的排列組合,所以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奇蹟。我們不必再為了沒有中獎而悲嘆,因為你自己就已經是中了無數次頭獎的幸運兒。」我喜歡作者的這段話。

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