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ebook Common

By 卡爾.迪賽羅斯

cover image of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如今,我們可以從實質的細胞層級去重新理解情緒,

並找到精神疾病的起源。

人類情緒向來被視為無比深奧的謎團,難以捉摸、不可理解的程度,以及神聖感,都和宇宙創生不相上下。而正如全世界無數頂尖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都投身宇宙起源研究,人類情緒的起源作為人類醫學重要的研究對象,也吸引了大量傑出人材,卡爾‧迪賽羅斯正是其中是最受矚目的先鋒之一,這個領域幾項重大的進展,都是由於他才取得突破。

迪賽羅斯既是精神科醫師、神經生物學家,也是神經工程師。近年來始終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透過最先進的研究和病例,他在本書探討了神祕、無影無形的情緒,是如何源自於最微小的神經元活動,而特定神經元的活化和不活化又如何與哪些精神疾病高度相關。

大腦中的情緒反應,定義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對生命品質、個人特質的影響之深,甚至超越大腦的認知功能。然而,人類情緒的起源位於大腦深處,我們只能看到情緒的表現,既無法控制,甚至都無法察覺、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我們可以改造自己的思考,卻相當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改造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樣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祕屬性,對人類的生存究竟有什麼意義?因為情緒的機制,我們得以感受到生存的無上喜悅,但也嘗到令人痛不欲生的失落悲痛,這一切設計又有什麼理由?

正如書名《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人類情緒產生的迴路以億萬計,然而究其根柢,就是神經元之間的化學和電反應。迪賽羅斯率領團隊所開創的光遺傳技術,讓科學家得以透過光來精確控制活體動物大腦中特定神經元的活動,進一步理解大腦如何影響情感、行為和精神疾病。另一項同樣由他開創的技術水凝膠組織化學則是將大腦組織轉化為透明,以更高的解析度觀察大腦中的細胞結構和分子。這些技術使科學家得以觀測大腦的複雜運作,並揭示了特定的神經迴路在不同精神疾病中的關鍵角色,為精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度和全新的思路。

在本書中,作者以七個真實病例與科學實驗論述互相交織,包括重度憂鬱症、躁狂症、邊緣性人格障礙、自閉症、厭食症、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每章分別深入分析一種疾病,並帶入作者與患者交流的細節。藉由這些病例,我們看到不同的神經元連結是如何觸發截然不同的情緒。舉例來說,重度憂鬱症患者經常面臨持續性的情感低潮,但作者的個案卻是一名哭不出來的患者。作者藉此探討了情緒性流淚的神經科學基礎,並分析了這種人類獨有的、難以自主控制(相對於憤怒和開心)的情緒表現有何意義。此外,人類為什麼會「感覺好」和「感覺不好」?這類主觀感受的意義在過往可能被視為哲學問題,但實際上卻不折不扣是個生物問題,更是演化問題。這些主觀情感對於物種生存是重要的機制,而非僅僅是生物演化的副產品。作者也深入討論了如躁狂症這類病症的情緒波動,揭示了大腦中與衝動控制和情緒調節有關的神經元活動。還有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極端行為往往奠基於什麼樣的生物基礎,而自閉症患者的情緒有哪些可能跟神經元有關,哪些又是後天習得。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是作者的首部作品,兼具深厚的科學知識與人文關懷,一出版便廣受矚目。作者透過臨床實例及科學研究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一方面分析人類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從科學角度展示大腦神經連結如何影響精神疾病,並以此為基礎,介紹了當前神經科學技術的最新突破。本書不僅涵蓋近年來對精神疾病的最新見解,也更深入地思考人類情感與大腦之間的複雜關係,還對全球醫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哭泣在精神醫學相當重要,病患往往會經歷極端的情緒,而人是唯一有情緒性眼淚的生物......──〈淚的倉庫〉

這名患者的第一次斷裂是在911之後,他並未身歷其境,腦海中卻主動浮現關於機上一對父女的罹難細節,不斷增生。從此躁狂入侵他的生命,讓他改頭換面。──〈初次斷裂〉

當他聽到自閉症患者親口說出,與人視線接觸並不會引起焦慮感,而是不知所措,身兼精神科醫師和神經科學家的他突然明白,這兩種反應來自於不同的神經元活動,而其中一種並不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乘載能力〉

每當發現自己「怒髮衝冠」──一種對於喪失領土完整性的回應,有些精神科醫師會利用這種感覺來協助診斷像邊緣型這樣的人格障礙。這種很少列入正式技巧的臨床祕訣如果算不上科學,那就是精神醫學的藝術了。──〈割膚之痛〉

聯袂推薦

  林士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姚皓傑|國立台灣大學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連正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神經科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

  陳亮妤|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

  謝伯讓|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持人

  (按姓氏筆畫排序)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