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之名

ebook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何與右翼大亨聯手囚禁美國的民主 · 左岸歷史

By 南西.麥克林

cover image of 以自由之名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一場意識型態的祕密戰爭,一次少數人征服多數人的寧靜革命

自由放任主義者將國家一步步瓦解,只為了把美國推回至寡頭時代的維吉尼亞州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歷史學家南西.麥克林發現美國的民主陷入危機:

工會遭到壓制、投票權受到限制、公共教育支出不斷刪減,

不但氣候議題停滯不前,乃至憲政解釋都大幅右轉。

保守派對自由派、市場派對政府派、共和黨對民主黨......傳統的二分法已然失效,

有一群激進右翼不遺餘力在削弱政府權能、貶抑人民需求、破壞民主根基。

面對險被掏空的民主,麥克林問:這一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010年,記者簡.梅耶爾警告美國大眾留意查爾斯.科克及大衛.科克這對富豪兄弟,

他們擁有全美第二大的私人企業科氏工業,

在「與歐巴馬的戰爭」上投入了超過上億美金的「黑錢」,

率領著觸角遍及全美政商學界的「科氏章魚」集團進行隱密的革命行動,

他們雖不現身,卻以幾乎無上限的預算全面影響美國的政治、教育、環保與經濟政策。

然而,這場革命行動的始祖卻始終不為人知,

直到麥克林闖進喬治梅森大學的布坎南檔案庫,

找到把一切串起來的最後拼圖: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公共選擇理論的奠基人。

布坎南為科氏機構培養了無數人才,也為革命行動提供消滅多數決神聖地位的理論和策略。

1956年,維吉尼亞州正在抵擋聯邦政府反種族隔離的政策,

年輕的布坎南向維吉尼亞大學校長保證,

他會用「新思想」來對抗那些意圖利用政府來掌控社會的人。

布坎南發展的公共選擇理論以經濟誘因檢視政府行為,

預設了在政治領域中人們還是會自私行事、伺機尋租。

政府無能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因為政府就是問題本身。

從此,自由放任主義者發動了一場持久的祕密戰爭,為民主制度銬上重重的鎖鏈。

這是一場深謀遠慮、仔細協調過的全國性運動,

他們號稱自己的使命是推行個人自由,但真正的目標卻是掏空民主。

少了布坎南的思想,這場運動只會是一場極右派妄想。

但眼下民主政治有可能將瓦解,而「資本主義將永不受民主迫害」。

得獎紀錄

  2017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當代議題類)

  2017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非小說類)

  2017年藍納基金文化自由獎

  2017年《國家》最有價值圖書獎

  2018年莉莉安・史密斯圖書獎

  2017年《進步雜誌》最愛圖書獎

推薦人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吳啓禎,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社會經濟組共同召集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各界好評

  本書的重點不只是介紹與批判布坎南的學說,而是要由他的書信札記,去呈現布氏幾近瘋狂的算計與圖謀。全書是由布朗訴教育委員會的著名美國最高法院判例說起。這個判例確立了「種族隔離」違憲,是美國平權運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先前提到左派/右派、大政府/小政府之爭論,其實只是政府角色的哲學與政策思辨,與蓄奴、性別歧視、種族隔離等「人權」議題並不相干。但是布坎南書房的文件顯示:布氏所領導的公共選擇學派不只反對政府干預市場,也反對政府介入「人權」議題。──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自本世紀初,美國政壇興起一股信奉市場基本教義派的極右勢力,打擊勞動權與消費者權利,限制部分人民(有色人種、中低所得者以及年青人)投票權,讓他們沒有發聲(voice)的機會,倡議公共服務私有化,不少人認為這股風潮係由主張自由市場經濟最力的米爾頓.傅利曼或自由主義者安.蘭德或自由放任經濟學者海耶克所鼓動。甚少人會想到一九八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才是幕後重要的推手。《以自由之名》這本書就是讓讀者了解布坎南主要學術研究「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與「憲政經濟學」(constitutional economics)形成背景與發展過程,以及如何實際推動「憲政革命」,摧毀民主政治制度,保障富人財產權讓美國社會有錢階級得以隨心所欲。──林向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1991-2010)

  布坎南創立的「公共選擇理論」在台灣橫跨社會科學與公共行政學領域之信徒不知凡幾,影響所及單是一九九年代末期開啟的「政府再造」運動,當中的核心政策如員額管控與公營事業私有化、委外經營等措施,無一不是布坎南知識架構下的主張,弊端之一就是造就大批無法享有正職待遇的政府臨時約聘僱就業者,以及龐大公共利益的損失。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恐怕是布坎南所推崇的這套資本利益至上論,深中切合素喜「拚經濟」的台灣政治人物。為資本利益廣開後門的諸多傾斜政策長久下來,在台灣已然打造出一個「藏於富民」的分配結構。──吳啓禎,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社會經濟組共同召集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麥克林講述了激進右翼如何從美國政治邊緣邁逐步走向白宮的故事。她追溯了這個始於六十年前的計畫如何不斷「進步」,為無限制的資本主義拆除障礙,同時給民主樹立新障礙。......這些人實行的是前白宮法律顧問約翰‧狄恩所說的「沒有良知的保守主義」。──《進步雜誌》

  這場為期六十年的運動旨在將自由放任主義變為主流,並最終奪取政府的控制權,這是《以自由之名》的核心......《以自由之名》清楚表明,我們正站在懸崖邊緣......如果你認識的人還不信,就把書拿給他們。──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就像政府的監管機關一樣,經濟學家也可以被強大的公司和有力人士掌控......那些將個人意見陳述為事實或歪曲共識的經濟學家在做的欺騙行為,是以整個專業作為代價。他們不該逃脫責任,置身事外。──彭博社

  麥克林巧妙地將傳記、思想史和政治史交織在一起,展示了右翼人士欺騙公眾的過程。他們聲稱珍視「自由」,但實際上卻意圖讓企業接管公共資源。......這本書雖然具備陰謀論的吸引力——文字流暢且引人入勝,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如同小說般生動,但它同時也經過了嚴謹的研究,並且極具知性深度。──《洛杉磯書評》

  這就是遺失的篇章:理解過去半世紀政治的關鍵。閱讀南西.麥克林的新書《以自由之名》,去看見之前看不見的事物。──《衛報》

  《以自由之名》讓人有了希望:也許像麥克林這樣的書會繼續照亮重要的真相,美國人將開始注意到,且不會屈服於「坦率的說謊者是最棒的領導人」這樣的犬儒觀點。──《紐約時報書評》

  一部鮮活的激進右翼知識分子史,麥克林深入挖掘了她的材料──不僅是布坎南龐大而未經整理的文件,還有其他檔案──並且她已經強而有力、令人不安地利用了所有這些......布坎南隱身幕後的日子和工作展現了可觀的深思熟慮和持久韌性,儘管他遭遇了強大的反對力量。我們今天以為的政府失能其實是多年戰略努力的結果。──《大西洋》

  麥克林描繪了一個傲慢、不妥協且無情的人物的恐怖畫像......提供了一個有力卻令人不安的分析,闡述了自由放任主義者現今試圖重新改寫社會契約,並操縱公民信念的努力......一次令人不安的揭示,展示了自由放任主義議程的深度和廣度。──《柯克斯書評》

  一本引人注目的新書,主張查爾斯.科克和他的兄弟大衛.科克所策畫的激進右翼革命,不僅僅是為了積累政治和經濟實力,更是為了限制民主本身。──《新共和國》

以自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