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術不如一誠

ebook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與人生觀,一本書讀懂稻盛和夫

By 曹岫雲

cover image of 百術不如一誠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稻盛和夫一生的智慧,都藏在《百術不如一誠》這本書。

如果你沒有時間通讀市面上所有關於稻盛和夫的書,

那麼本書就是All in One的那本!

本書從稻盛的出生、成長、教育到事業發展,既有屢遭挫折的少年往事,也有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既有盛和塾的盛況空前,也有拯救日航的臨危受命。以及覆蓋稻盛哲學的十三觀,包括人生觀、工作觀、經營觀、幸福觀、教育觀、善惡觀、國際觀、政治觀、科學觀、生命觀、心性觀、宇宙觀乃至婚戀觀。

誠意推薦

吳仁麟(三意學校校長)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張文澤(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

楊天南(北京金石行知文化公司董事長 )

稻盛先生始終提醒每位學習稻盛哲學的人,必須「提升心性,拓展經營」,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達到「真、善、美」,最後離開時,我們的靈魂才能比來時更高尚、純淨。

──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張文澤

稻盛哲學的根本,其實就是一直在問「做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如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人世間所有的道理,就是一個「仁」字,那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那是康德所說的人的絕對道德和理性。

──三意學校校長/吳仁麟

一切言行皆有原點,也就是稻盛哲學的原點──「做為人,何謂正確」,這樣的哲學可以運用到社會的不同行業、生活的不同側面,可以變化出百術萬術,但萬變不離其宗,百術不如一誠,一誠可勝百術萬術。

──北京金石行知文化公司董事長/楊天南

這本書中談及的一些事,我之前還不知道,讀完很有收穫。閱讀這本書是一次系統性的學習,我對稻盛思想體系有了全方位的認知。從稻盛和夫的足跡,到其判斷基準、成功方程式、經營理念,再到13種「觀」,無不讓我受益良多!感謝曹老師帶給我們這本好書!

──貝殼找房營運長/徐萬剛

曹岫雲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讓讀者全面、準確、快速了解稻盛和夫成長經歷和思想觀點的難得的好書。曹老師和稻盛先生親密交往20年,書中許多稻盛先生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和思想觀點,令稻盛先生的形象更加豐滿,鮮明和生動,我一讀就愛不釋手。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君豪

稻盛和夫已經過世,斯人從貧賤走來,得無窮榮耀與功業,早年即被封聖,最終親拆神壇。他的書算不得深奧,如清風過林,不著痕跡,卻觸動人心。我認為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國的企業經營者非常有機會在稻盛和夫的經營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再往前走兩步。而曹岫雲的解讀,無疑是幫助大家快速理解稻盛哲學的不二之選。

──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創辦人/吳曉波

關於稻盛與稻盛哲學,曹老師用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刻畫得如此深刻動人!書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妙趣橫生。例如稻盛創立京瓷時的細節,盛和塾的初始由來,以及稻盛先生的人生觀、教育觀、幸福觀乃至婚戀觀等。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讓人一口氣讀完大呼過癮的書。我個人學習稻盛哲學十幾年,如果一開始就能讀到這本書,一定可以事半功倍。這本書是所有想要學習稻盛經營哲學的人必讀的一本書!

──湖南大三及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新平

前言/百術不如一誠

2022年8月24日,稻盛和夫在家中安然離世,享年90歲,他靜悄悄地走了。他的葬禮只有少數至親好友參加,沒有驚動日本商界、政界、學界、新聞界的任何人。直到後事料理完畢,8月30日下午,他的家屬才對外公布了他逝世的消息,並拒絕一切獻花獻物乃至唁電。

2022年秋天,日本能率協會做了一次調查,在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卓越經營者前10的排名中,稻盛和夫超越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蘋果公司的賈伯斯、豐田公司的豐田章男,超越被稱為「日本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等人,名列第一。雖然這個調查僅限於日本國內,但我認為,儘管這10位經營者各有千秋,都是世界級的耀眼的明星,然而在這10位之中,作為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教育家、慈善家的稻盛和夫仍出類拔萃,作為全人類企業經營史上首屈一指的卓越人物,他當之無愧。

現在,稻盛的著作在中國的銷量已經超過1500萬冊,僅我翻譯的《活法》、《幹法》、《心》、《阿米巴經營》這4本書的銷售量已經達到1000多萬冊。有關稻盛的書籍在中國已有90多種,知道稻盛的人越來越多,認真學習並在工作中努力實踐稻盛思想,取得積極成果的個人和企業也越來越多。

同時,對稻盛和稻盛思想的解讀,包括文章、影片多不勝數。其中與事實有出入的,甚至存在誤讀、誤解的也不在少數,有的人隨意發揮,借用稻盛的口,說他自己的話,製造出許多混亂。

最近,有出版界的朋友提議並催促我,寫一本有關稻盛和稻盛思想的簡明讀本,供更多的讀者閱讀,同時也矯正一些錯誤的訊息。

2001年10月28日,我在天津第一次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在第一屆中日經營哲學國際研討會上,我發表了題為《百術不如一誠》的論文。論文的4個小標題是:

成事在合作/合作在信任/信任在誠意/誠意在原則

我講的所謂原則就是「實事求是」。但是,稻盛先生對我發言的點評是這樣的。

誠實地做正確的事,別人對你的信任感會油然而生。您經營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雖然您說得很謙虛,但所講的內容和我平時宣導的幾乎是相同的,要重視原理原則。那麼,原理原則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您所講的誠實、正義和信賴感。

您說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您講如何信任部下,把經營委託給他們,又如何受到部下的信任,您講得非常細緻。企業經營不是單純追求利潤,而是信任別人、委託別人,任用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來經營企業,您說這很重要。您這麼說,就觸及了經營的真理。

我把「實事求是」這個經營的科學性的一面作為原理原則,而稻盛卻強調,原理原則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誠實、正義和信賴感。

日本盛和塾負責人告訴我,稻盛塾長說「百術不如一誠」是金句,他最後一本書就要把「百術不如一誠」作為書名,我聽後就覺得稻盛先生與我有緣分。而我在與稻盛先生交往的過程中,始終遵循「百術不如一誠」這條基本原則。

但是,我在聽了稻盛先生的點評,特別是聽了稻盛先生「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的主題演講之後,將《百術不如一誠》一文作了以下重要修改。

原則的道德側面和科學側面

在《百術不如一誠》這篇論文中,我把「實事求是」作為「統括其他一切原則的原則」,看作「哲學的真諦」。

那麼,「實事求是」這一原則,同被稱為稻盛哲學「原點」的「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原則,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我將論文的最後一節改寫如下:

那麼,什麼叫原則或原則中心呢?

稻盛先生說「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就是原則,就是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也就是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或中心。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單純的一句話,看似抽象,卻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作為人,何謂對錯,何謂好壞,何謂善惡;作為人,什麼可做、該做,什麼不可做、不該做,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對的、好的、善的、可做的、該做的事,許多人沒做、沒做好或

沒堅持做好;而錯的、壞的、惡的、不可做的、不該做的事,有人卻明知故犯,或偷偷摸摸,或冠冕堂皇,甚至肆無忌憚地大幹特幹。社會的很多亂象,因此而生。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原則由兩個側面組成。一是道德或人格的側面,二是科學或理性的側面,即「實事求是」。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終實事求是;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維持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道德側面和科學側面相輔相成。

比如公正公平,屬於道德範疇。儘管社會上存在著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但我們一刻也不能放棄對公正公平的追求,並盡可能做到基本的、相對的公正公平。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敢說我們已做得很公正、很公平了,但公正公平卻是我們考慮問題的一個基本出發點,要做到這一點又必須結合實際情況。

比如,我們企業實施的利益平衡辦法,雖然比較公正,但另一個企業未必適用,因為那裡情況不同。現在的辦法在我們開工廠初期也行不通,因為當時情況不同。這就是說公正原則如何具體應用,要按實際情況辦,並在實踐中做必要的修正。世上沒有絕對的公正,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使公正原則得到更好的執行。這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甚至更重要的一方面:公正公平、誠實、真善美等看似抽象的道德原則,其實是普遍真理,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人類必須孜孜以求。輕視或懷疑這些道德原則,必將導致混亂和災難。如果這些最簡單的道德原則真正成為社會的共識,成為人們的信念,那麼與道德原則對立的各種社會醜惡現象自然會大幅減少。在企業裡,主管的公正無私就是促使員工團結奮鬥的最大動力。

忽視道德和人格,不將道德和人格放在極重要的地位,只強調科學和理性,只強調「實事求是」,並不能堅持真正的「實事求是」。我們企業乃至社會的許多毛病的病根就在於此,我們歷史和現實的教訓,都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這個真理。

「實事求是」加「心純見真」,科學加道德,這就是我們得出的結論,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原則中心。

以上內容的修改,我認為意義很大。

自2001年10月28日起,20多年來,我有幸與稻盛先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往,特別是自2010年由他親自提議的、與他合作創辦的「稻盛和...

百術不如一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