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

ebook 系統化思考(第1卷)

By 傑拉爾德‧溫伯格

cover image of 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如果《人月神話》是一種反思與沉澱,那麼《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就是軟體專案管理的最佳實務!

要有高品質的軟體,就要有高品質的管理。這就是《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這套書的主題。

在第一卷《系統化思考》中,溫伯格探討了開發高品質軟體的第一個需求:學習如何去做正確的思考──思考問題、解決之道,還有品質本身。溫伯格將軟體機構依做事方式(軟體次文化)分類如下:

模式0(渾然不知):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正循著一個過程在做事。

模式1(變化無常):我們全憑當時的感覺來做事。

模式2(照章行事):我們凡事皆依照工作慣例(除非我們陷入恐慌)。

模式3(把穩方向):我們會選擇結果較好的工作慣例來行事。

模式4(防範未然):我們會參照過往的經驗制定出一套工作慣例。

模式5(全面關照):人人時時刻刻都會參與所有事務的改善工作。

本書的特色是,對於會影響專案成敗的諸多變數(如規模、複雜度、風險、顧客的要求、人力、時間、壓力......)進行動態分析;有許多例子可證明,若能在「控制點」上做好管理的工作,就可防止危機發生,或是不讓危機繼續惡化下去。溫伯格特別強調,「動作要早,動作要小」是保持軟體過程都在控制之中的關鍵。

本書討論到的主題包括:品質、軟體文化、品質模式、管理模式、反饋效應、壓力與工作績效間的關係、規模對應於複雜度的動態學、功能失常的偵測與反應、缺陷解決之道的動態學、以及顧客的角色等。本書有珍貴的圖表、參考資料、練習、以及相關書目,幫助讀者應用這本書。

面對專案、產品、同事、客戶等等複雜狀況,你需要的正是「正確的思考」,也就是系統化的思考,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目次

致台灣讀者 溫伯格

導讀 曾昭屏

前言

Part 1: 品質的模式

1. 何謂品質?品質的重要性何在?

2. 軟體次文化

3. 怎樣才能改變模式?

Part 2: 管理的模式

4. 管理用的控制模式

5. 讓管理模型變得透明

6. 反饋效應

7. 把穩軟體的方向

8. 掌握不住方向的時候

Part 3: 會對模式造成壓力的要求

9. 為什麼掌握方向那麼難?

10. 如何讓一切都在控制中

11. 回應顧客的要求

Part 4: 缺陷的模式

12. 對錯誤進行觀察與推論

13. 功能失常偵測曲線

14. 找出藏在功能失常背後的缺陷

15. 缺陷解決的動態學

Part 5: 壓力的模式

16. 權力、壓力,與工作績效

17. 如何處理停擺的壓力

18. 我們努力得來的成就

註釋

法則、定律、與原理一覽表

索引

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