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覺醒——一生必讀80 本經典文學

ebook 敦南藝術講堂創辦人張志龍,從歌德、赫曼赫塞到村上春樹,掌握西洋文學的時代脈絡、內涵與魅力

By 張志龍

cover image of 文學覺醒——一生必讀80 本經典文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楊方 專文推薦

回首生命的軌跡,將理想與熱情,衝撞與傷痕,化成一部部經典作品,

在優美的文筆下,帶給我們穿越時空的省思,唱出屬於自己的青春詩歌!

文學家的成長之書,引導我們回首來時路,

認識自己,邁向更有信心的未來。

作者帶我們走進文學家的時代,一一剖析

創作動機、過程及經典孕育的密碼,

讓我們得以悠遊於文學經典的長河,

掌握西洋文學的脈絡、內涵與魅力!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德自傳》、

赫曼赫塞:《鄉愁》、《彷徨少年時》、《知識與愛情》、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

作者以其豐厚的人文素養,列出從古典時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到近代法語、德語、俄語、英語的推薦經典文學作品推薦,

為21世紀讀者提供一個清晰而永恆的文學閱讀指南。

自序/回到青春 重拾初衷

現今世界的變化越來越不可測。無論日新月異的科技帶來何等便利,絲毫未減人們焦躁浮動的情緒,無論數位智慧如何進化,也不能為生命存在的價值賦予意義,而隨處可得的資訊,多如不斷吹起又瞬即消失的泡沫,難以在生命留下印記。

我們都有一個看不見的自我,稱之為靈魂。我們如何喚醒他,適當的培養澆灌,讓自己和他對話,活出自己的生命,至關重要。所幸,世間存在古往今來的偉大靈魂,潛藏在浩瀚書海中,我們得以伸手觸及,在空谷跫音中相遇對話,獲得更多智慧,讓心靈更加豐富;或在書中找到慰藉、尋獲知音,從而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力量面對人生。

我認為,世間最美的風景之一,是人人擁有自己的圖書館,無論存量多寡,圖書館的收藏象徵擁有者的個性、氣質、心性以及他所對話交往的對象。然而,閱讀乍看容易,思想與智慧卻非唾手可得,必須經過一番貫穿古今的爬梳和鑽研理解,找到靈光乍現的密碼,才能獲得書中的思想菁華。再者,人的時間有限,書海無垠,究竟該怎麼揚帆出海才得以航行順利,盡覽浩瀚風光?

閱讀經典的障礙

許多朋友曾想嘗試閱讀經典,但不得要法,失去耐心,難以進入。一位聰慧伶俐的文青友人和我聊起經典文學,她告訴我:「參考過不少書單,我卻沒讀過多少經典欸!試了很多次,無感!」

我從身邊朋友身上,一再發現類似的感嘆。他們或許會依據名人推薦書單來閱讀,但隨即發現,除了不合口味,不明暸作品意涵是最大障礙。以馬奎斯《百年孤寂》 為例,對於久未重拾閱讀習慣的讀者來說,容易迷失在複雜的人物家族史中;如果對中南美洲的歷史時空缺乏瞭解,的確不易掌握這魔幻寫實的小說型態;相較起來,馬奎斯《迷宮中的將軍》則更能引人入勝,得以一窺馬奎斯魔筆所創造的奇幻境地。

那麼,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呢? 雖然這部以貝多芬生平為本所創作的長河小說,文筆流暢,主軸清晰,讀來暢快淋漓;但全書長達兩千多頁,的確令人怯步。

好吧,那讀海明威總可以吧!譬如:從緬懷巴黎美好時光的《流動的饗宴》讀起。有本中文譯本圖片精采典雅,紙張觸感極佳,只是:「書中的每一句都了解,但是,我讀了幾次,怎麼都體會不了描述的情境?這本書好在哪裡?」我的文青朋友問。她的疑問說出許多人的心聲!

這裡出現的問題在於──翻譯海明威是個艱難的挑戰。譯者的任務不只是傳遞主題故事,更必須呈現海明威精練的語句,克制修飾的形容詞彙,選擇有力的語句和反映特有的連接句型。然而,我們常看到的是華美辭藻所串起來的優雅敘述,以致讀起來有種隔靴搔癢的不明所以,或不得其門而入的徒呼負負。

翻譯本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任務,但是幸好海明威作品的翻譯難題,並不常出現在其他文學作品中。世界名著不限於英文,許多流傳千古、跨越種族籓籬的著作,不受語言翻譯的隔閡,依然得到世人的喜愛,即便是希臘荷馬和法國波特萊爾的詩作,經過各種語文翻譯後,少了韻腳和原味,但仍擄獲世人的心,所以讀者不必過於計較翻譯的傳真程度而對經典卻步。

閱讀階梯的重要

閱讀《流動的饗宴》還有一個非關語法和文本的挑戰。海明威在書中敘述許多大時代作家的浮光掠影,譬如: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史考特.費茲傑羅(Scott Fitzgerald)、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福特.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等人,如果讀者不了解他們的風華背景,讀起來的確不易走入時代場景,產生感同身受的氣息!

那麼,我建議可先閱讀雪維爾.畢奇(Sylvia Beach)的《莎士比亞書店》,她所介紹的當代文人風采豐富有趣,讓人對一九二〇年代的巴黎神往不已;我也推薦讀讀葛楚.史坦的作品《花街二十七號》。葛楚.史坦是馬諦斯、畢卡索等畫家的重要推手;她從美國移居到巴黎,深受塞尚、畢卡索作品的影響,著手創作意識流小說,與喬伊斯(James Joyce)分庭抗禮,相互爭鋒。此外,她不但是海明威兒子的教母,更推了海明威一把,讓他從記者業餘寫作的身分,轉進專職寫作的道路。這些故事都收錄在《花街二十七號》,讀起來非常過癮。

有趣的是,海明威批評《花街二十七號》寫得不好,這可能與葛處.史坦書中評論了他和其他同代人物的觀點有關。這也是海明威動筆寫《流動的饗宴》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出兩人較勁的意味。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要領略《流動的饗宴》所描述的巴黎,最好先讀《莎士比亞書店》和《花街二十七號》,我們就更能融入那個時代,像伍迪艾倫電影《午夜巴黎》的男主角一樣,穿越時空,隻身直入,呼吸二十世紀初期巴黎的人文氣息。因此,作品閱讀階梯的存在,或著了解時代的敘事背景和相關脈絡,至為重要。

寫到這裡,或許燃起你對閱讀經典的興趣。然而,前方還有不少障礙,讓讀者在閱讀之途中輟。其中最常碰到問題是:「經典文學沒有想像的精采啊?」

經典的誤判

先不談看起來艱澀難懂的作品,即便是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或珍.奧斯汀《理性與感性》等為人熟知的名作。不少人會覺得這類純真年代的戀愛抒情故事,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下顯得過時,沈悶遲滯!

以《少年維特的煩惱》為例,它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少男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的癡人囈語;但這本書的核心是在科學與理性至上的時代裡,批判權勢擁有者掌握主流的社會價值觀,抨擊階級利益者壟斷資源,壓迫個人獨立的存在;書中主角本著赤子之心,藉由荷馬、奧西安史詩和藝術,以恢復人的情感與認知,彰顯個人的獨特心性與存在。

由於這類作品的文筆流暢,以致多數讀者只注意到故事的表面脈絡,而忽略作者潛藏的核心議題,以及其代表的敘事主軸和哲學意涵。有文學帶路人的陪伴,或可掌握作品的精華與不容錯過的風景。

再者,歌德與珍.奧斯汀在作品中所展現的寫作技巧與鋪陳架構被嚴重忽略,結果就是多數人低估並誤判了經典作品的全貌。譬如,歌德運用日記體書寫自我剖白,以達孤獨自況的目的,使用誠摯的文字來描繪自然、藝術和詩歌所欲喚醒的僵化心靈;而珍.奧斯汀則首創「自由間接敘述」(Free Indirect Speech),讓小說人物除了自己說話,也藉由作者的聲音來表達,因此角色樣態鮮活;在發出感嘆,表達內心的紛雜思緒時,可以有寬廣的發揮。同時,作者可藉此和讀者產生親密的互動想像,拉出兩者對話的空間。這些屬於文本藝術性的分析,若有洞悉作者和文學手法的專人導讀,讀者就更能深入領略小說的丰采。

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來看,《少年維特的煩惱》(一七七四)對於社會階級的分立,社會人心的冷漠以及以愛死諫所展現的激烈情懷,被視為法國大革命(一七八九)集體情緒的基因;而革命造成皇室與教士階級的覆滅,由民粹的「恐怖統治」接手,將兩、三萬個「反革命分子」送上斷頭臺,致使其他歐洲政權的戒慎恐懼,形成「反法聯盟」自保。因此,《理性與感性》(一八一一)所代表的教養小說,從未婚女孩敞徉於綠意盎然的鄉間生活登場,主角藉由「克制心性」的修持以獲得美好婚事,並使各方獲得幸福或報應,正是維護英國引以為傲的貴族與鄉紳體制,並用以對抗「毫無節制的浪漫」所滋生的民粹革命。因此,這兩本看似浪漫青春的小說,竟蘊含深層的思想動能,驅動無數人的心智,得以產生摧毀或復興體制後的力量。這是文學史觀的洞察。

閱讀經典必須有做文學導覽人,帶你穿越時空、親臨作品的現場,感受時代的氛圍,理解作品文本的敘事、核心論述與藝術價值,領悟作品如何形塑或改變世代的影響力。

文學覺醒——一生必讀80 本經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