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旅人

ebook 此生必訪50個日本文學地景

By 陳銘磻

cover image of 文學旅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嚴選50個重要文學名景,

加上延伸地景的介紹,

合計超過三百多處,

輔以陳老師精練又浪漫的文字之美,

教人光是閱讀心生無限嚮往。

到日本旅遊時,時不時會看到俳句碑、作家雕像,

甚至看到關於日本文學名著的地景介紹。

熟悉日本文學和日本文學地景的陳銘磻老師,

經常造訪日本,常常為了書上描寫的地景不辭辛勞走訪,

一邊走訪一邊與文學相映,更能品出濃濃的文化意涵。

本書集結了陳老師40多年來的走訪心得,豐富資料與照片,

更以報導文學的職人精神執筆寫作,

兼具文學與報導價值,

更是熱愛日本文化、熱愛日本文學的最佳導讀與導遊。

〈說明〉

我的日本文學地景紀行

某年夏天,在一場有關我寫作出版一冊日本文學地景之旅的新書發表會,散場後,一位年輕女大學生過來問話,她先是遞給我一張紀錄密麻麻文字的A4紙,告訴我,那是她和同學打算利用暑假到京都自由行兩週的行程計畫,「全是京都寺院和神社的參訪行程。」她說:「這樣的安排會不會過於單薄無趣?」

我清楚看見計畫書標記:「金閣寺:三島由紀夫」、「南禪寺:谷崎潤一郎」、「知恩院:川端康成」、「晴明神社:夢枕獏」......問她:「妳們是宗教系的嗎?」「不是,文學系的。」她回問:「還是老師認為這樣的行程不妥當?」我愣怔了一下,告訴她:「以單一主題作為旅行目標,目的確切而清楚,這樣很好,有主張就好。」又說:「這就是我最想傳達的文學地景旅行的概念。日本許多文化、歷史、文學都載記在寺院深處,妳們發現了,想到了,看到了,並且願意親臨實地踏查,行程時間都不長,無法全面走訪,但已是簡明流程的完善行程。」

殘缺或不完美,本是人生一部分,多年來,我就是在執意尋索文學地景的偏執中奔赴旅途,借用旅行中遇到的事,或透過和別人不一樣想法的見解,去驗證旅行的奧妙感受,進而體會旅行是一場可以認識值得信任的夥伴的旅程。

旅行更是人生一大部分,那是用時間和體力跟陌生世界維繫起來的情誼。喜歡小說家村上春樹說的:「旅行這種事大都是相當累人的,不過有些知識是疲累之後才能親自學到的,有些喜悅是筋疲力盡後才能獲得的,這是我持續旅行所得到的真理。」

旅遊方式不單只能是跟隨旅行團或自由行,現今資訊發達,人們對喜愛怎麼遊玩的意志,易於汰舊換新,紙上旅遊、網站導覽、貴婦團、美食之旅、歷史之旅、古蹟之旅、戲劇之旅、文學之旅......,無不挖空心思創造新鮮有趣的旅遊樣態。

個人旅行日本已然超過40餘年,推廣文學地景紀行也超過20餘年,心目中理想的文學地景之旅的悠然概念,著墨於親訪名家名著作品情節記述的背景舞臺及對地景的感受,如:神社、山脈、河岸、城市、鐵道,甚或出生地、故鄉、舊居、成長地、文學紀念館,舉凡與名家名作相關的素材,都是我認定的文學地景。

不想一再重複以往到訪過的地方,旅行有計畫,沒有好心情,去了也是白去;有時又想,不過是出去走走,有什麼關係,自我解嘲是錢多也好,維護愛戀的心也好,純粹散心輕鬆也好,若是不去,可能最後會後悔也說不定,我意識到這樣做了之後,如果後悔,也比什麼都沒做再後悔要來得強大。我想過了,若是這樣做,可能看起來很蠢,但必定會得到旅行的感動與樂趣,我是這樣想,所以這麼做。

旅行跟人的情緒一樣會波動,尋路難,行路苦,然,至少能從行動中發覺自身的非凡生命力,不啻為珍奇經歷。這本耗去人生40餘時光,走訪日本上百名著地景,擇其非去不可的50個重要文學名景,以及延伸地景的著作,景點介紹超過三百多處,是個人從閱讀文學作品和踏查旅歷獲致的心得。用清明而詳實的報導,結合文學與旅行成為文學旅人,是對文學地景紀行的美學態度,附錄的兩篇隨筆,則是文學地景紀行的履歷展示。

原載2023年8月號《聯合文學》雜誌

文學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