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之花:我認識的大陸人(中國系列1)(Collection of Yeh Chu-Hung: China Series, Volume 1)

ebook

By Yeh Chu-Hung

cover image of 彼岸之花:我認識的大陸人(中國系列1)(Collection of Yeh Chu-Hung: China Series, Volume 1)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彼岸花,日本人視為天界四華(花)之一的「曼珠沙華」,俗稱「秋彼岸」,亦即常見的石蒜,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

筆者遊走中國十餘年,結識多位只因被種在「俗惡人家」,對生活環境不能有異議,經常感覺人生了無意趣,自認已從韭菜變石蒜的朋友,他們是我心中的彼岸之「花」,叵奈老成凋零過速外加形勢逼人,我跟他們如今就像石蒜的花與葉無法相見,對這群已成為我靈魂印記的亦師亦友,回憶跟他們的個別交往,就像在讀一本本既真實又精彩的民間演義,讀者可視為中共建政後(1949),攸關三代人的庶民史。

序/葉珠紅/臺灣台中

《佛經》載「波羅密多」意為「到彼岸」(開悟成佛),彼岸花在《法華經》稱「曼珠沙華」,葉落時花開,花落時葉生,花跟葉永不相見,因為大都長在墓地或荒山野嶺,日本人在秋天上墳時看到此花聯想到死亡跟離別,接引亡者通往黃泉之路的「秋彼岸」就是這麼來的,韓國人則把花葉永不相見延伸為彼此相互思念,稱彼岸花為相思草。

在日、韓兩國名稱雖不同,暗寓見者應「向死而生」卻一致,彼岸花在臺灣跟中國俗稱石蒜,段成式(803~863)《酉陽雜俎》:「金燈,一曰九形,......,一名無義草。」「義」在中文有情義、道義、功用,「無義」是就其花形而言,民間因此稱龍爪花、蟑螂花等一長串,我上藥用植物館查石蒜,說是全株有毒但並非全無功用,其別稱之多更是新奇有趣,有讓人無從想像的:忽地笑、大一支箭,......,只有「祖先花」才道盡在使用過中文的地區涵義相同,而真認為石蒜毫無功用的,也許只記住它又叫:地獄花、幽靈花、死人花。

我第一次認識彼岸花是在杭州的鳳凰山東麓,附近一帶是南宋皇城遺址所在,朋友告訴我通往黃泉路旁邊要是都開滿紅色的彼岸花,在十八殿審完肯定就會上天堂,這位體制內退休的朋友是個無神論者,雖然老跟我說很羨慕她姑姑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死前真的展現了視死如歸的安詳,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是她說石蒜的花語:富貴跟吉祥。

一個人若清楚這輩子在精神上要富貴(有信仰),在物質上得吉祥(能吃飽),那無疑懂得投胎就是個技術活兒,就算是具高能的大材茂士,也無法解釋去過歐洲跟北極的紅三代,憑甚麼對香港計程車司機說出:「生下來就是糖,為什麼要吃苦?」

能體面死去或肯定來生有個好去處,是人世一遭該有的,最後的人權跟尊嚴,是連七不服八不忿,人菜癮大的都認同的普世價值,被嚴重洗過腦子,生下來就自認是顆「糖」的,朱門酒肉臭的就算見到路有凍死骨,給他十個腦袋也不會去想「糖」從哪裡來。

中國是無神論國家,在我的大陸朋友中有宗教信仰的不多,這群彼岸之「花」不管是否覺得此生富貴吉祥,在我心裡他們都不是「無功用」,我們互有雷達的證明,就是努力要成為朝彼岸(覺悟)前進的人,有的已經去見馬克思成了我生命裡的「甲方」,把文章的素材繼續藉由思念傳送,在我出國時偶爾還入我夢表示關切。

有人說,當最後一個記住你名字的人都不在了,你才真的從這個世界真正消失。本書除了紀念他們跟我的情繫今生,也督促我時刻記得「到彼岸」所該具備的,我至今仍有待努力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不能到老仍「無功用」。

彼岸之花:我認識的大陸人(中國系列1)(Collection of Yeh Chu-Hung: China Series, Volum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