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

ebook 由凡入神的歷史與想像 · 歷史大講堂

By 田海

cover image of 關羽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三國名將如何成為眾人崇拜的信仰對象

全新視角,理解關公傳奇的興起與千年流變

國際知名漢學家田海,探究信仰、傳說與文化的精心力作

由凡入聖,勾勒關羽的封神之路

關公,是神龍化身、是佛教中的伽藍尊者、是道教中的三界伏魔大帝,本為凡人的關羽,是如何經歷不同的歷史時代,成為人們口中的關聖帝君、千萬人崇祀的神祇,甚至成為遍及華人圈的信仰?在關公信仰的流變過程中,我們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集體記憶?

史料中的田野,信仰裡的民間文化

過往認為,《三國演義》的出現與流行,推動了關公崇拜。知名漢學家田海提出了全新觀點,認為民間口耳相傳的傳說,才是擴散關公信仰的主要動力。各種口傳文化中,記載了不同面向的關公,也呈現人們對祂的各種期待,祂是雨神、財神、武神、文神......這些傳說軼事散落在歷代材料中,田海憑藉著傑出的史家技藝,在史料之海中進行田野考察,重新理解並構築關公信仰發展的脈絡。

當故事成為共同記憶,就凝結成歷史

在傳說之中,關羽是忠誠與正直的代表,也是慈悲的神明,關心一般老百姓的命運。透過追索關公故事的流轉,田海看見大眾內心的焦慮與期待、願望與恐懼。即便故事和傳說可以虛構,但當他們進入共同記憶之中,也成為真實的歷史。本書不僅是對關公信仰的全面考察,也映照出不同時代、不同人群的生命與嚮往。

本書特色

從關羽到關公的成神之路

歐洲漢學界最知名的宗教社會史學者田海(BarendJ.terHaar)潛心研究,追尋關公信仰的形成歷史、集體記憶和宗教想像。

口頭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書面紀錄以外,神靈顯應的民間傳說、宗教儀式、戲劇表演扮演關鍵角色,共同塑造關羽手拿青龍偃月刀的形象。

橫跨儒釋道三教

從驍勇善戰的驅邪將軍、護佑考試順利的關夫子、茹素的伽藍尊者,到庇佑生意興隆的財神,展現關公神威的多元面向。

關公信仰早於三國演義,於宋代開始傳播

中國北方關公信仰沿商人貿易路線向外擴散,在臺灣則與軍事防禦的傳說有關。⠀

關公崇拜呈現的民間社會價值觀⁣⁣

關公崇拜形成一股講求忠誠、正直、孝道的良善力量,與女性化的觀音菩薩相對應,使士農工商各階層都信仰關公。

「透過這些不同的方式,一般民眾和上層的知識精英都在講述著無數有關關公的故事,故事的內容總是圍繞著他如何幫助個人以及群體而展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間接地瞭解到人們的焦慮和期望,是我們理解地方社會生活的一扇窗口。」──田海(BarendJ.terHaar)

歷史與神祇同照人心,領略關羽成神的傳說與魅力⠀

新增作者親寫臺灣版序言

內文全新校訂,無刪節完整譯本⠀

聯合推薦

專文導讀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誠心推薦

李豐楙/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康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温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外好評推薦

內容豐富且方法嚴謹,本書的研究為多方面探索關公崇拜提供了基礎,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並揭示了一個深刻的觀點,即帝制中國集體記憶和宗教想像的運作方式。

──羅丹寧(DanielBurton-Rose),《英國歷史評論》

田海的書是一部關於關羽崇拜發展的權威性調查研究,是所有對中國傳統中宗教與暴力關係感興趣的人必讀之作。

──博哲銘(JamesBonk),《宗教與暴力期刊》

很明顯,本書旨在運用一種全新的方法進行研究,透過對文獻和實體史料的挖掘來還原當時的口頭文化。田海主張,宗教生活獨立於書面材料而存在......,在一個書面文字與世界同樣古老的文明中,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呂敏(MarianneBujard),《法國遠東學院通報》

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