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

ebook 遠離「操縱、暴力、虐待、自戀」的魅惑與傷害 · Vision

By 于悅

cover image of 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當完美情人的面具片片剝落,你驚愕:他整個人都變了!))

恐怖的是,他不是變成另一個人;

他根本就是「那個人」。

當愛的光芒漸褪,這四種隱蔽人格便顯露真貌,玩弄你,傷害你,吞噬你──

【操縱型人格】:「你真的太敏感了,你自己不覺得嗎?」

【暴力型人格】:「你要是不聽話,我就......」

【虐待型人格】:「你活該如此。」

【自戀型人格】:「你看不出我不開心嗎?」

你無法想像這深愛的人竟有隱蔽的一面,

利用你最深的恐懼、最急切的擔憂,

還有你內心深處,被理解、被欣賞、被認可,

以及被愛的渴望。

【為什麼我們離不開傷害我們的人?】

【是什麼讓我們愈愛,愈沒了自信?】

一開始,隱蔽人格如何吸引你?

他風趣又貼心,像孔雀般展示彩羽,發光發熱,萬人迷的魅力完全虜獲你。他更讓你以為,你就是他生命中最特殊的那一個!

愈親密,隱蔽的暗黑面向,開始浮現......

「操縱型」情人善於打壓、操縱和PUA,滿嘴謊言,對你情緒勒索,享有絕對掌控;「暴力型」情人衝動,追求刺激,對你有肢體、言語暴力及脅迫,要你恐懼;「虐待型」情人無視你的痛苦和需要,嘲笑、誹謗、踐踏你的自尊;「自戀型」情人虛榮、推脫,貶低你,讓你以為「都是我不好」,失去自信。

拯救自己,你並非孤立無援。

你無法相信:眼前的他真是當初滿口愛的那個人嗎?其實他沒有變,而是「露出本性」。

本書由人格與親密關係研究的資深心理學者執筆,結合數十則個案經驗分享,清晰揭露四大隱蔽人格的慣用手法、表現類型,以及目標獵物的特點等,幫助讀者從初期徵兆便警覺,學會辨識最細微的跡象,還有最重要的:若情人是隱蔽人格者,我們該怎麼辦?

本書有如一面「照妖鏡」,讓以愛為名的陷阱無所遁形,更帶給我們方法和力量,以嶄新的視角建立親密關係。

本書特色:

揭開人格面具,清晰地掌握人格發展的全貌:

1.「操縱型人格」──馬基維利主義;煤氣燈操縱;PUA。

2.「暴力型人格」──人格病態;所有隱蔽人格中,危害最大。

3.「虐待型人格」──施虐狂;踩在你的弱點和痛處上。

4.「自戀型人格」──自戀;「我好,你不好」的精神虐待。

辨識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摘自本書自序):

1.「每個人的人格中都有一些隱蔽的元素。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人們總會盡量展現最好的自己。然而,人性原本複雜,長期相處之後,隱蔽人格便會慢慢浮出水面。」

2.「希望幫助讀到這本書的你,在親密關係中,更能夠辨識出自己和他人身上存在的那些隱蔽人格特徵,並找到合理的應對方式,最終更好地經營自己的親密關係。」

3.「同時,希望你在讀完整本書後,不急於給他人貼上某個標籤,而是能夠意識到人格的多元性、適應性、穩定性及流動性。」

王俸鋼精神科醫師推薦:「以我個人看來,作為書名關鍵詞的『隱蔽人格』,確實是一個相當具有啟發及實用性的概念,很能幫助讀者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感受到人格內裡,存在著某種連自身都容易忽略、或甚至自我欺騙其存在狀態的『隱蔽』特質。......這本《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非常誠心地推薦。也期待所有因各種負面人格特質而受苦的人,能因為看清這種人格底下的潛規則,從而改變、建立真正有益的親密關係。」──摘自本書推薦序〈看清表象人格底下的「潛規則」〉(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渣男,病態人格》作者)

當關係進入中、後期,隱蔽人格對關係的危害就會慢慢浮現:

人性的複雜性與現實性,正是本書的核心「隱蔽(性)人格」的前提。「隱蔽」是指借助別的東西遮蓋、掩藏,藏得比較深,所以不容易被看出來,就像戴了面具一樣──你不敢相信,眼前這個人,真的是那個當初滿口說愛的人嗎?

融合作者近十年實證研究及諮商個案實例、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知識,本書分享許多判斷不良關係的方法,無論陷入何種處境都可以參考,還可以借助周圍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並揭露:

.隱蔽人格是怎樣吸引我們?又是如何傷害我們?

.自戀者是如何對他人進行精神虐待?

.如何預防親密關係暴力?

【你被操縱了嗎?──看看這十個警訊!】

1.你反覆地質疑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2.你總向對方道歉,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3.你經常思考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伴侶。

4.你在為自己買東西的時候,總是會先考慮伴侶是否喜歡。

5.你經常為伴侶找藉口。

6.你認為你們的關係其實已經出現了問題,但就是不知道具體原因。

7.你會因為擔心爭吵而選擇妥協,甚至逃避。

8.你變得做事很難下決定。

9.伴侶回家之前,你會莫名地焦慮,甚至恐懼。

10.你覺得跟以前相比,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或許以前更自信、更放鬆)。

*注意:你並不需要完全對號入座,這些信號只是幫助你意識到,你在關係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詳見內頁P.68〈操縱型人格〉)

書中所有案例都來自作者的真實研究和諮商個案,為了保護隱私,已做匿名化處理。這些故事的主人翁並非天性軟弱或脆弱,有的甚至獨立而聰明,卻受困於一段段不良的關係,難以看清真相,找到出路。情感虐待帶來的隱形壓力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生活和自我認知,而揭開傷口是實現痊癒的第一步。

各界人士強力推薦:

專文推薦: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渣男,病態人格》作者)

共鳴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NeKo嗚喵(YouTuber.說書人)

.依依(雙胞胎依依佩佩的「依依」)

.蕭彤雯(節目主持人)

.戴志揚(「中時新聞網」副總編輯)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