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 Distance |
---|---|
Loading... |
這是一本關於日本「狂飆年代」的故事。
這段「狂飆」何以失敗?
失敗後,這場運動又在日本公民社會留下了什麼遺產?
這樣的遺產又給了經歷過太陽花運動的台灣以及反送中運動的香港什麼啟示?
以日本戰後的民主化運動、六○年代安保鬥爭、學生運動、反戰運動,即所謂的「新左運動」為中心,總覽五○到七○年代的日本社會運動,從中思考對日本公民社會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本書從六○年代「探尋生活方式」的思想軌跡出發,試圖探索「公民力量」的泉源究竟是什麼。
台灣太陽花運動蜂起以後,日本的台灣研究學界開始重新關注社會運動的力量,曾經特地邀請台灣中研院社會所的吳介民和林宗弘,前往發表與太陽花運動及中國因素相關的論文。日本的台灣研究權威若林正丈曾說,太陽花運動是一場很「幸運」的運動。究竟,在這些曾經經歷安保鬥爭年代的學者眼中,太陽花何以「幸運」?而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一波學生運動又何以「不幸」?現今日本社會是如何被建構而成?那個「六○年代」的記憶,又在日本人的心中留下了什麼?對台灣而言,日本這場「不幸」的學生運動,以及日本現今普遍去政治化的消費社會,對台灣而言不僅是運動當下的參考,更是運動未來的警惕。
本書的第二次出版既是回顧過去也是展望未來。
在台灣以民主程序重新選出新任總統的2024年,有必要回顧十年前太陽花運動如何以違法的佔領行動迫使國會擱置飽受爭議的服貿協議,也有必要回顧同一年稍晚的「用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為何會失敗,以及五年前以FULLGEAR在街頭、在校園和香港警察對抗的反送中運動為何會失敗。一個試圖改變政治運作的社會運動失敗了,但做運動的人還活著,那麼他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呢?或許日本在狂飆的1960、1970年代所走過的軌跡,能夠給後代的我們作為參考。
名人推薦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梅森直之(早稻田政治經濟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