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兵學家簡介暨思想的闡釋

ebook

By 劉興岳

cover image of 東方與西方兵學家簡介暨思想的闡釋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為八十年來,第一本公開討論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的著作。美中兩國一旦爆發戰爭,大概半天的時間中國的海軍會被美國與亞太盟國全數殲滅?作者認為由於軍事、經濟的風險以及可能導致政權的穩定性等原因,促使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對臺灣行使武力侵犯?這是一本簡介東方與西方兵學家思想的書籍,作者特別強調了孫武、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 1712-86, 在位1740-86)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並將內線作戰(interior lines of operation)與外線作戰(exterior lines of operation)的觀念做了詳細的闡釋。內線作戰觀念始於18世紀的普魯士,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七年戰爭(Seven Years'War, 1756-63)中使用的作戰方法,經約米尼(Jomini, (Antoine-Henri), baron de, 1779-1869)解釋賦予「內線作戰」的名稱。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年,民國27年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中對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做了詳細的論述,毛澤東《論持久戰》表達的是他對日抗戰的作戰構想,蔣介石並沒有採用他的觀念。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第二次內戰爆發,毛澤東就是用這個觀念擊敗了國民政府軍。現在各國的高級將領對這個思想都應該非常熟悉,但從未有人著書發表。作者寫的這本書應該是自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後,將近八十年來第一本公開討論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的著作。作者並且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歐陸式內線作戰」與「大陸式內線作戰」的觀念,作者認為西元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就是被俄羅斯以「大陸式內線作戰」給擊敗的。這本書的第二個重點是在探討現階段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新冷戰」關係,作者認為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強權,亞太各國若是與中國單打獨鬥一定不是對手,必須與美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中國的威脅,而美國亦必須與亞太各國結盟才能形成一道圍堵的防線。作者做了一個推演認為美國與中國一旦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聯合第一島鏈的韓國、日本、菲律賓、澳洲、印度以及臺灣等構成一道防線來圍堵中國,並且將對馬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封鎖,將中國的300多艘軍艦圍困在第一島鏈以西的廣大海域。而盟國的海軍會疏泊到第一島鏈以東的海域以避免戰損,美國的軍艦則會停留在第二島鏈附近以避開中國長程導彈的襲擊。作者認為這場戰爭發生的範圍是在中國東方的東海、南海等海域,是以無人機、導彈、反導彈、空軍與海軍為主的高科技戰爭,而高科技戰爭的特色是不會像陸戰一樣有所謂的持久戰,因此作者預測,戰爭一旦爆發大概半天的時間中國的海軍將會被全數殲滅,這還不包括因為海峽封鎖導致中國進出口的停頓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作者得了一個結論,中共武力犯臺會導致與盟國的軍事衝突,這將使中國冒著極大的風險,包含軍事失利、經濟崩潰甚至於政權的解體,故作者認為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國都不可能對臺灣行使武力侵犯。作者並認為美國並不想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因為這對全世界的經濟影響非常之大,美國只想在軍事方面遏制中共的蠢動和他的蠶食策略,美國與中國真正的戰場在經濟,美國與西方盟國是想藉「去中國化」策略來拖垮中國的經濟。

東方與西方兵學家簡介暨思想的闡釋